賈詡聽到溫良的話,歪頭看向溫良。

“可以學,但沒什麼必要。”

理論上來說,賈詡這已經是在拒絕溫良了。

因為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在說溫良堪堪達到學習這個技能的最低門檻,學起來可能會困難,而且沒什麼發展空間。

溫良聽到後卻是眼前一亮。

不管賈詡到底是什麼意思,他聽清楚前三個字就夠了——‘可以學’。

“請先生教我!”

溫良一邊說著,一邊鬆開了韁繩,伸手朝賈詡拜了一下。

惹得賈詡不高興的看了他一眼。

剛想拒絕,心裡卻是一動。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教他點難得讓他知難而退呢?

年輕氣盛,不氣盛不叫年輕人。

但老一輩存在的意義,不就是為了告訴這群年輕人,什麼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嗎?

或許是想到了什麼,賈詡露出了一個迷之微笑,看的溫良後背一涼。

“想學?沒問題,我路上給你說一遍,看你能記下多少。”

“謝先生。”

得到了賈詡肯定的答覆,溫良又對賈詡拜了一下。

嗯,溫良成功的在不經意間,將對賈詡的稱呼從‘賈先生’變成了‘先生’。

而且賈詡並沒有直接反對。

在這個年代,先生可不是隨便叫的。

姓氏+先生,是一種對讀書的長輩的尊稱,沒什麼特殊的。

但單獨的‘先生’兩個字,卻代表著兩個人有了‘師徒’的關係,但又沒有正式拜師。

只要現在沒反對,那賈詡大機率的會預設下兩人的關係,以後也不會反對。

這個技巧,溫良本來是學來追女孩的。

比如把對女友爸媽的稱呼,從‘你爸’‘你媽’換成‘爸’、‘媽’,女孩或許會糾正,或許懶得糾正,但次數一多,基本上就預設了。

這種稱呼的變化,會更快的拉近男女之間的關係,甚至影響女孩在說話的時候也省略掉‘你’這個字。

沒想到,這一招還沒用到同齡的女孩身上,卻先在賈詡這證明理論可行了~

要知道,‘師徒關係’可比‘同鄉關係’近多了。

舉個容易理解些的例子。

如果是正式拜師了的師徒,徒弟做的不對了師父可以將其逐出門戶,但師父不管做的對不對,徒弟都必須支援,除非‘以死明志’。

溫良和賈詡之間的關係,肯定是到不了這一步的,但也側面反應出,兩人的關係已經很近了。

“好,那我就先把這篇‘六甲’說一遍,天地之……”

‘臥槽?!!’

當賈詡說出要教的東西的名字時,溫良便瞪大了眼睛。

這裡的六甲,和現代社會常說的‘身懷六甲’那個六甲可沒有什麼關係。

(以下,個人看法,勿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