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溫良這麼說,袁紹一愣,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被套路了。

不過話已經說出去了,自然沒有收回來的道理,示意溫良直接說。

溫良也順勢說出了自己編好的故事。

他父親當年途徑忻州一個叫木耳村的地方時,受過一戶任性人家的活命之恩。

前段時間他去尋訪的時候,卻聽周圍的村民說,這戶人家因為遭遇變故,只剩下了幼女任紅昌。

一路打聽,有訊息說是被賣到了洛陽,所以他才趁順路,來洛陽打探一番。

沒辦法報答給那對夫婦,只希望能找到他們的幼女任紅昌,報當年活命的恩情。

不過他也知道這件事希望比較渺茫,因為他只知道那個女孩是忻州木耳村人氏,姓任名紅昌,今年大概七八歲的年紀。

靠他尋找的話,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如果袁紹能幫忙尋找一下的話,感激不盡。

這個故事,在現代人看來可能是很狗血,一個標點都不會信。

但是在這個提倡有恩必報的年代,還是很有市場的。

對別人來說,這件事或許很難,但是對袁紹來說,還真不叫個事。

在漢朝,正規的賣身基本都是要透過牙行的,單論洛陽的牙行,袁紹還是很熟的。

而且這些牙行也樂意賣袁紹這個大客戶一個人情,不會拿假訊息糊弄袁紹。

袁紹聽完溫良的故事之後,當即表示這不叫事,今天他就去問一問,只要這個人在洛陽內有過轉手的記錄,就一定能查到。

說完,兩人又聊了會,溫良故意提到了太平道,卻沒能在袁紹臉上發現些什麼。

但也就在溫良把話題引到太平道上之後沒說幾句,袁紹便找了個理由離開了。

這讓溫良確定,太平道能安穩的發育到現在,背後一定有袁紹的影子。

而袁紹回去後,立刻吩咐府裡的下人,去洛陽城內的牙行打探一下,有沒有買賣過一個祖籍忻州木耳村名叫任紅昌的七八歲小姑娘。

再說客棧內的溫良,在袁紹離開後沒一會,便等到了溫一。

先是問了一下長冶村的發展,得知在溫一回去的時候,長冶村已經滿足了升級的條件,成功升級為三級村莊。

在溫一離開的時候,長冶村的藥材種植在華佗和舒靜的幫助下,已經頗具規模。

養蠶有點麻煩,因為按照舒靜的指引,最近的桑樹離長冶村也要近一天的路程。

不過有舒靜的保證,現在已經開始將一些小的桑樹苗移栽到了長冶村的附近,進行人工培育。

溫良之前定下的糧食收購計劃,溫四也在認真的執行著,在收購其他基礎物資的時候,額外的注重糧食的購買。

就是有些奇怪,麥粟一類的糧食收上來的比較少,反而是獸肉收上來很多,即便溫四降低了獸肉的兌換比例,仍舊有大量領主用獸肉換藥品。

這點,溫四不太理解,但溫良大概能猜到原因。

估計是降臨的領主們,殺異族有些困難,去獵殺周圍的野獸了。

別的領主們沒有獸肉保鮮的手段,自然會選擇將多餘的獸肉賣出去,換成可以長久儲存的藥品。

還有一個傳言,讓溫良忍不住笑出了聲。

傳言舒靜小丫頭偷了華佗熬的湯藥,餵給了溫四,結果從那以後村裡的農婦們都開始繞著華佗走,詳細情況溫一也沒問出來,還差點被溫四追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