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怎麼也想不明白,李儒和賈詡是如何僅從太平道毫不掩飾的收攏教眾,以及太平道起源於冀州,這兩件很普通的事,便進行出後續的推測的?

關鍵這倆人還不是瞎猜,猜的都對了。

聽到兩人的對話,溫良不由得想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歷史上層出現的‘唐周告密’事件。

或許唐周告密事件發生後,最生氣的不是被迫提前起義的張角,而是那些一直幫著掩蓋訊息的大臣們?

特麼的老子千方百計的幫你們掩飾,結果你們自己內部出現了叛徒?

董卓聽了賈詡和李儒的分析,也是沉下了臉。

別的他不太明白,但董卓能確定的是,朝廷上那群爛屁股的大臣們,肯定憋不出什麼好屁。

也是開口詢問,他該怎麼辦。

問的時候,董卓也沒有避諱溫良,因為董卓清楚,如果要派人過去搞事,溫良是最好的選擇。

其他的人,在那群大臣們那,都是掛了號的。

至於溫良是否值得信任,董卓認為是可以的。

一方面是因為董雅的推薦,溫良是‘老家的人’,另一方面也是件溫良手上的功夫,心裡喜歡。

想想自己那倆不成器的兒子,董卓看溫良更順眼了。

而賈詡老家也是涼州武威的,對溫良的基礎好感度其實比董卓還高一些。

董卓帶頭,賈詡沒反對,李儒自然不會去當那個惡人。

想了想,李儒建議董卓派溫良前往潁川郡潛伏下來。

因為董卓的父親在那邊當過縣尉,董卓在當地也有好友,比較容易照顧。

賈詡也贊成了李儒的建議,並且提醒溫良,不出意外,太平道起義的前期,地方豪強對其的態度肯定是放縱的。

所以,在朝廷大面積反攻前,千萬不可正面迎擊太平道眾人。

董卓也適時的插了一句,讓溫良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發揮弓騎兵的優勢,藉助郡城的補給,打響自己的名號。

三人確定了溫良願意前往綸氏之後,又進一步叮囑了溫良些注意事項,才讓溫良離開。

擔心溫良幾人勢單力薄,在綸氏不好開啟局面,董卓還特意分配給了溫良五十名弓騎兵。

溫良的官職,也從白身(戶籍是溫良自己另寫的)升級成了隊率,手下溫二等五人,也晉級成了什長。

之後三人又談論了些什麼,溫良便不太清楚了,因為他已經拿著董卓的手令,去領董卓分配給他的五十名弓騎兵去了。

按照董卓的話,溫良等人從臨洮長途跋涉到河東,可以多休息幾天再出發。

從河東到臨洮,正常速度,一般也就需要四五天而已,不用太著急過去。

不過,溫良僅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便辭別了董卓,拿著董卓簽發的路引,前往輪氏。

溫良從河東離開的時間是2月24日,又是三天的趕路,在26日的傍晚,總算是到了洛陽城外。

拿著路引進城,雖然溫良可以選擇住免費的官驛,不過為了避免麻煩,他自己又不缺這點錢,還是選擇了熟悉的袁氏客棧。

落腳之後,溫良又一次開啟了領主論壇。

自從溫良踏入司隸境內之後,領主論壇顯示的內容就變成了司隸郡內的領主訊息。

而他的長冶村,說實話溫良也不知道現在發展的怎麼樣了。

因為自從他離開長冶村之後,領地管理頁面就被鎖死了。

來洛陽,一方面是為了探查一下瞄準王允的那群領主們有沒有得手,另一方面也是想著和溫一三人匯合,瞭解一下長冶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