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季東青才驚訝的發現,貌似制度性質的東西,千年以來只有幾個人改變過,商鞅,桑弘揚,曹操,隋煬帝,王安石,張居正,雍正皇帝,有成功有失敗!

講到現代,規歸根結底還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宋朝是中國封建商業文化的高峰,王安石想要從根本上改變。

商鞅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軍工複合體,把國家的農民和軍隊牢牢地綁在一起,國家的老貴族只能乖乖合作。

在中國歷史上進行國有銀行貸款的公開嘗試,結果最終敗陣下來,原因只有一個,土地,農民,商人,相互關係之間看似這麼簡單摻和了大地主階層就非常麻煩,王安石終究就是一個打工仔,搞質量體系的想要收拾股東?結局已經註定,無論王安石的變法對國家多有利。

桑弘揚的鹽鐵專營創造了最早的國有企業制度,打造了一個堅不可摧的稅務系統,漢武帝打了五十六年對外戰爭立於不敗之地,歸根結底還是經濟抓得牢。

曹操這個人爭議很大,為了籌集軍費,摸金校尉是最好的體現,還有更多的礦產國有化。

隋煬帝,歷史上雖然關於對方的咒罵多餘正面評價,但是真正懂的人卻不得不對這個人做出最積極的評價!

給中國光大有知識和智商的普通人朝著往上發展開啟了一個小口子,發明了科舉制度,為國家選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雖然近現代很多人反對這個制度,但是到頭來卻不得不承認,科舉還是對尋常人最公平的選拔制度。

張居正改革也沒能夠擺脫太多,一條鞭法,稅務統一,白銀貨幣化,初期非常好!若非早起的地理大發現造成了輸入型通脹,後期的輸入性通縮,造成結果有點不美,明朝絕對不光延壽這麼簡單,最終停留在此。

雍正皇帝破除了康熙皇帝的均田免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根源上避免了土地兼併,幾乎宣佈了中國古代貴族制度的徹底結束。

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嘗試,也只有最高管理者自己來做才能成功。

若非趕上第一波列強瓜分世界狂潮,也就是大航海時代後期,清朝不一定會發生什麼變化。

任何時代只要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這個社會就能夠長治久安。

很多所謂的學著說中國歷史的時候總是一副義憤填膺,口口聲聲說什麼二百年魔咒,每一箇中國的王朝過了二百年必然經歷大的變革,然後重複昨天的故事,卻忽視中國曆朝歷代做到的各種嘗試性改變,還有那些卓有成效的成績。

沒有那之前的各種不斷改進,哪有現代我們適應了工業社會的這種快節奏,那以後哪有三十年超越西方二百年呢?

返回來說西方呢?從大航海時代就開始整個歐洲都在打仗,每隔幾十年打一場,哪怕是到近代西方世界主導整個世界秩序的時候。

從一戰開始1914年,再到二戰1931年!中間才隔了多少年?

17年時間和中國的200年平穩相比,哪一個模式適合世界老百姓透過資料對比一下心中自然有數!!

193幾年而展開式,1950年世界再次進入戰火紛飛,1954年結束!從1945年到1950年間隔幾年?這就是優等模式的繁榮?

從1954年朝鮮戰爭結束,2001年阿富汗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接著是利比亞戰爭,一直打到現在的敘利亞戰爭!

戰爭頻次越來越高,這難道就是先進?季東青把各種資料掛在牆上,面對各種資料不斷搖頭,結合自己公司這麼多年的發展歷程來看,貌似這個世界所謂的西方先進行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