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季東青坐定,陶勻十分想打一個招呼,但是卻不敢有任何動作。

在休息期間,陶勻的助手查到了一些季東青啟元集團的資料,汽車,手機,裝置製造,新材料……各種產業季東青都在做,而且有聲有色。。。

聰明的團隊很快發現了季東青的核心:汽車!

這個主攻方向和陶勻非常契合,如果可以選擇投資,陶勻一定選擇季東青和自己接洽,那樣自己的很多被現在董事會否決了的方案都能夠得到實施。

當下的那幾個資本股東,眼睛裡只有錢,看的也只是當下或者國外那邊有的東西。

陶勻嘗試過幾次技術上的創新,希望得到董事會支援進行資金投入,清一色都被董事會給否了。

董事會成員就那麼幾句話‘國外誰用了,成熟案例給我!你一年內能夠給我創造出效益麼?不能的話就把現在的產品給我做大做強,做到世界上去,不是說能夠替代進口麼?去替代吧,我們看著,大家就是衝著這個來的,其餘的免談!’

很多社會公知都大言不慚的說:中國的技術領導者都擅長從一到一百之間的實施,不擅長從零到一的創造。

一個個戴著小眼鏡,穿著西裝帶著領導,抹著紅嘴巴,裝出一副為人師表的樣子,讓人以為這些人都是國家某個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實際上狗屁都不懂,連稿子都是別人寫好的。

還有些人甚至就是為了獲取流量而大聲呼號進行的‘知識創新話題,看似在為民族疾呼,實際上就是無病呻吟!’

曾經的陶勻也認為以前的創業者太差,自己做了企業一定會進行足夠的技術創新,等到真的掌控了一家企業,尤其引入資本後。

陶勻知道自己以往的認知都是錯的,尤其技術創新!

在資本眼睛裡不能夠立刻變現或者短時間內變現的東西都是胡扯,什麼創新?都不如你坐在我們面前跳個脫衣舞給我們看,那還能發到網路上被人點個關注。

拿著我們的錢放在我們未知的領域上面,實現你個人微不足道的夢想或者靈光一現,你真當我們的錢是大風颳來的?

時間長了陶勻已經麻木了,或者說是被資本漸漸吞噬了。

每次董事會都有某些董事像模像樣的拿著一些‘熱門’技術到會議上丟給陶勻,拿去研究一下看看我們能不能生產。

‘我覺得這個東西如果我們生產了以後一定大賣,陶勻你得努力,公司在新產品和新思路上面你的侷限性太大了……’

每到關鍵時刻,陶勻都會感到無限的屈辱和噁心。

資本眼睛裡只有價值和利益,根本沒有半分的人情和未來,錢是他們唯一的追去,無論國內還是國外!

“各位同學好,我叫陶勻,我的公司是主要生產電子元器件,五年前我從工業大學和同學一起出來做這家公司,帶著一份技術專利!後來經過幾輪融資我們到了現在的這種情況,為了獲得資金擴張公司,我們創業團隊和資本之間進行了對賭……”

陶勻說話的時候看了一眼季東青的方向,只有何詩音在看這裡,季東青壓根沒抬頭,陶勻繼續說。

在陶勻之前已經有好幾個需要資金的創業者,幾乎都是盲目擴張,然後經過資本的介紹上市,現在股票價格進入拐點,想要從這裡獲得資金支援。

人數多了,下面的人已經聽煩了,尤其很多人從事的專案都是重複的,陶勻手裡的專案在一些人看來和前幾個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只不過對方創業這邊時間較短,而且非常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