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東青把圖紙列印了幾份給手下人,管理結構的立馬開始構圖,先做外形圖,然後簡單地內部圖紙,最終是外層的護罩。

高長勝和許源亮按著對方要求的效能曲線,和自己公司現有實驗成功產品做了對比,驚喜的發現有一條曲線非常接近,稍稍改進就能夠達標。

“季總,電池電量曲線我們沒問題都可以達標,但是這個遮蔽貌似不好做,電池反應的時候都會放出電磁波,鉛盒或者鉛網最好!但是金屬表面的固定屬性都會被雷達發現,對方這麼強調遮蔽,我估計有這方面的考慮,還有就是產品的整體重量方面的考量……”

許源亮平常接觸的東西比較多,想了想把自己的判斷寫在上面。

高長勝也在紙上列出了自己的擔憂,而機構那邊也把自己的問題點說了出來,幾分鐘就是一頁紙。

“這個電池的重量不輕,看他要求的佈置結構來看,重心在四分之一處,三分之一處應該是攜帶航拍裝置,我們的電池搭扣設計的這麼小,他們外層弄不好會有一個托架!電池保溫和散熱需要做的合理一點!”

“我建議可以做成真空的保護罩,這樣對熱量的保護最好,能夠減少遮蔽這方面帶來的壓力,但是電磁波還是不可避免,所以這層遮蔽罩最好能夠單獨做!”

電子領域最多的就是遮蔽,什麼訊號遮蔽,電磁遮蔽……對方的要求幾個人看一眼就知道針對的是什麼。

各自的方案也分分鐘出爐,剩下的就是遮蔽罩的材料問題了。

“電池的樣件時間節點,結構的時間節點,遮蔽我來想辦法,遮蔽罩給我按照八毫米預留,後期我們採用粘合劑進行粘接!”

幾個人不斷討論,記錄員把所有人的意見全部記錄在案,季東青靠在椅子上反覆思考腦海中各種複合材料的效能曲線。

最終開始定調子,幾個人分別給出了時間節點,季東青看一下時間,撥通了易師兄的電話。

“你把效能曲線發給我看看,等下我給你資訊!”

“好嘞,麻煩師兄!”

將圖紙上面的效能引數截圖,經過手機郵件發給對方,季東青自己這邊也開始查資料,匯總資訊,嚴格的說這是一個令人撓頭的專案。

“嗡嗡!”

一個多小時後,季東青的電話響了,讓季東青震驚的是電話竟然是錢老打來的。

“我在工大實驗室,你過來吧,那個材料小易他們暫時沒辦法!”

“好嘞師傅!”

放下錢老的電話,季東青心裡生起莫名的感動。

在整個中國來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幾個字錢老絕對當得,易師兄那邊肯定是請教了錢老,對方知道了是自己在尋找相關東西,立馬開始行動。

這不是簡單地支援,而是關懷。

和中航這邊打了一聲招呼,季東青驅車前往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