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這個概念很早就有人提出過,最終都被電池技術耽擱了,兩人提出這個概念,季東青心裡一沉。

因為這意味著如果兩個人來了,那麼電池專案上自己要投大筆的錢進去,那是真的砸錢。

這些年通用系,豐田系,還有那個橫空出世的馬斯克都在瘋狂的燒錢做汽車電池,希望有所突破。

終究這麼多年仍舊是寂寞,季東青有些擔心自己是不是能夠投的起。

最重要一點,乾電池這個東西對氣溫太敏感了,寒冷條件下,從零下十度開始,電池電量損耗非常的大,低於三十度基本上可以宣告這在乾電池報廢。

沒有動力源的車怎麼開?即便是用在燃油車上面做啟動電池,沒有電源,車子也啟動不了。

打心眼裡,季東青反對乾電池作為汽車車載電池應用,除非有了足夠的技術事實支撐,工作這麼多年了,季東青也開始求穩,這不是年齡增長造就的保守,而是現實逼得。

“低溫環境我們還沒有攻克,但是常溫下車載電池的穩定性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要不季總到我們的實驗室看看?”

“好啊!”

合作伙伴之間達成共識的前提是坦誠,季東青跟隨兩人前往江北,一間不大的門房下面的地下室,季東青緩緩走下臺階。

“我勒個去!”

整個地下室伴著季東青幾個人緩緩進入,電燈依次亮起。

一排排鈑金貨架上面都是儀器,有些季東青見過,很多季東青沒見過,看得出都是測試裝備。

在一堵牆後面是大鐵門,同樣幾個人換好隔離服,三人進入緩衝門斗,伴著按鈕按下去,大鐵門緩緩開啟,季東青瞬間感覺到溫度不一樣了。

“這裡面是我們的理化實驗室,那邊是我們用來合成離子膜的裝置,這邊是裁切鋼網的裝置,這邊是乾電池的合成工序,那邊是封裝……”

高長勝慢慢的給季東青介紹自己的恆溫實驗室,季東青不斷點頭,暗道兩人搞科研絕對是認真的。

“這個實驗室只有你們兩個人?”

走出實驗室,季東青和高長勝兩人喝茶,目光裡都是懷疑。

“以前人多一點,現在企業困難,我們養不起了,這些年我們倆的錢都用來搞這個,家裡除了老婆孩子的花銷我們都花在這裡了!”

高長勝拿出一本賬,裡面清晰地記錄著這些年在實驗室上面的每一筆花銷,最早的記錄是兩千年,到現在已經十一年了。

季東青打心眼裡佩服兩人的毅力,同時對於收購這件事也謹慎起來。

“高總,許總,說句實話,按照你們現在的科研深度,雖然我還沒看你們的研究成果,但是我自問夠嗆收的起,別個不說,進了新公司,你們如果有了科研成果我可以算你們技術股份,如果繼續研究怎麼算?這很難界定!”

“你我都是搞科研出身的,知道結果和過程之間的比例,最終丁點的成功很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的努力,你們現在的努力怎麼算?算不清,我是為你們的過去付錢還是將來?這個不好界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