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軍方訂單不光一個(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在生產軍標件,煉膠車間必須再次提高標準。
另外季東青還有一個想法,將來自己的膠料完全可以作為另外一個賣點,鄭昌勇爺丈人的企業還有一個上家,這個人能夠從軍方拿來訂單,這一點很重要。
透過許輝,季東青讓周雲邦開始和對方接觸,無意間透露自己公司再生產某種軍品,讓對方心中有所疑竇。
季東青在加工製造業時間這麼久了,太瞭解這個行業了,初期為了節省研發成本,都會先採取外包,哪怕是多花點錢讓外加工企業試製。
對方試製成功後自己這邊再進行工藝複製,到批次的時候直接把外協單位一腳踢開。
這種做法雖然很不道德,但是在所有加工製造業企業中非常常見。
這個從軍方拿到訂單的企業,按照季東青的估計就是這種情況,周雲邦的反饋也是如此。
“東青,那家企業的老總是我一個同學的哥們,和咱們分析預料的一樣,對方現在正在招聘膠料工程師,準備自己單幹!在軍隊那邊的關係很硬,我們這邊如果有足夠的實力,這個單子可以做!大連那邊的那家企業我瞭解了一下,這些年科技實力沒有進步,雖然背書是鐵嶺橡膠研究院,但是企業在科研經費上面不捨得投入,競爭不過我們!”
“還有,對方沒有生產汽車零部件的資質,這是關鍵……”
周雲邦把自己瞭解到的訊息總結了一個本子,面對季東青做了詳細的彙報,季東青不斷點頭,最終狠狠心決定投了。
翻鬥蜜煉機付圈那邊已經做了好幾臺,再做輕車熟路,硫化機更簡單,公司的圖紙和引數都是現成的。
開模具更不在話下,唯一有些麻煩的是車間的佈置和投入。
在橡膠廠的隔壁,季東青索性買下了一片民房,整個房間進行了隔斷,裝置擺進去就能夠進行膠料煉製。
生產就簡單很多,在硫化車間旁邊單獨做了隔斷,基本上不涉及到汙染。
現在橡膠廠那邊仍舊在不斷地擴大著規模,哈爾濱地區本身橡膠廠就少,再加上季東青的大力投入,產品的穩定性特別好。
漸漸地成規模的企業都開始朝著梁法榮這邊下單子,光是動力那邊下來的雜件圖紙就擺了滿桌子。
因為季東青有交代,訂單規模低於十萬的一概不接,梁法榮推掉了很多。
即便如此,現在工廠內的訂單仍舊排的很滿。
別個不說,現在給工廠修理膠邊的婦女就有幾十個,顯微鏡下面,白熾燈下,所有人都聚精會神的觀察每個橡膠件的外觀,有一點殘次都不允許透過。
正是季東青的這種高標準嚴要求,工廠出廠的產品才會供不應求,有些經銷商甚至上門想要獨家代理,全部被梁法榮拒絕了。
笑話,訂單接不過來,我賣給你中間商,為啥不賣給工廠呢?
章弘陽帶著百歲大哥開始弄工廠土建的時候,漫長的談判開始了。
剛開始大連委託人那邊絲毫不讓步,必須現場監督和檢視零件的生產情況,不然絕對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