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材料學入門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季東青其實心裡也不好受,記憶中班級裡除了自己只有幾個人算是用心學習的,積極地學習計算機語言,考試背題。
然後每一個學科都用心點,雖然不是那種研究進去的,最起碼能夠做到老師課堂上講的重點能夠牢記於心。
可是即便是自己這樣的,也沒有真正的理解一個學科,這不是個案,而是整個本科或者說應用本科教育的失敗。
覺主多,學習的人少,最終教育出一幫拿著高等學歷的廢物。
季東青也注意過樑法榮的材料配方,貌似根本沒有什麼配比或者嚴格的比例計算,完全就是碰!
或者嚴格地說是多年的經驗積累,失敗的積累。
這些在現代化的工業社會完全是可以透過工業軟體的精密計算,資料積累從而達到精確控制的,尤其鑄造廠那邊。
即便是幹了一輩子的王師傅,此時仍舊是本著一個經驗積累,真的讓他們說出一個子午卯喲,誰都說不上來,或者說不懂。
即便是很多本科畢業生,進了工廠也是跟隨著有經驗的老師傅來學習,誰沒事苦哈哈的弄了資料模型出來?
這玩意不光是累,而且短時間不會出現效果,私營老闆恨不得一毛錢都不投入就讓打工人弄出錢,哪裡會捨得投入金錢弄什麼材料研究?
短平快,抄襲是最直接的經營模式,只要錢拿到手,誰管你什麼資料亂七八糟的?
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大家都不研究,只好好地抄襲就行了,這也就是社會上最普遍的‘彎道超車’!
工業化道路上,這種抄襲是非常可怕的,玩意源頭企業直接把原配方註冊了專利,一個官司就能夠讓你把這些年的紅利全部吐出來。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會導致一個國家的材料學斷層。
當源頭性企業研發到關鍵點的時候,直接設定了高門檻,瞬間抄襲者將無所適從。
季東青考察的時候曾經見過一個企業的本科畢業生,畢業十年了一直在‘研究’配方!
實際上就是在用結果反推配方合理性,起初的計算一概沒有,至於說出來裡面的材料效能,電位性,薛定諤方程這些基礎的資料構造模型?
這位老兄和季東青最初一樣,做腦子麵粉右腦子水!這是一種純純的悲哀,沉積在虛榮的繁華之下的沾沾自喜的可悲或者說是齷齪。
嚴格意義上說,季東青現在才算是真正的材料學入門,因為懂得了資料模型運用,資料構築!
為了能夠趕上進度,季東青放假只是給工廠打個電話,沒事的時候季東青都集中在實驗室內做實驗,構築資料模型,雖然有些東西是現成的,季東青仍舊算了一遍,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面對鍾老的作業,季東青終於輕鬆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