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車本來在歷史上就很出名,而且典故很多。

1948年5月,前蘇聯莫洛托夫汽車製造廠接到政府開發6座高階轎車的任務。技術人員用29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開發工作。

1950年嘎斯12吉姆正式投入生產。吉姆的名稱來自俄文莫洛托夫汽車製作廠(Zavodi&neni Molotova)的縮寫。

它有四門三排座位中排為摺疊式,車長6米,重達4噸,直列6缸發動機,最大功率90馬力,半自動變速,時速可達90公里。

季東青並不知道這臺車到底是哪個型號,但是絕對是夠年月。

而且這臺車翻新最大的優點是不需要擔心鈑金,雖然有鏽蝕,但是不會穿!三個厚的幹板,整體衝壓的,直接塞進噴砂,掛上去半個小時外焦裡嫩。

車子的風擋還是兩塊那種,全部拆下來能夠翻新使用的絕對不換,看得出當年的造車工藝水平還是一般。

窗體的亮條都是用螺釘擰上去的,拆卸非常方便。

前後葉子板拿掉,機艙蓋卸掉,前後橋拆掉,排氣管弄掉!

內部頂棚布,隔音全部拆掉,儀表盤拆卸的時候季東青格外小心,擔心一不小心就都碎了。

車燈裡面的線束季東青都捋了一遍,內部座椅拆掉,幾乎不能用了。

殼體整個送到噴砂車間進行噴砂,季東青開始檢查發動機,機油還可以,裡面有那麼一點!再看看燃油泵,萬幸沒堵,最起碼油路應該沒問題。

燃油泵的附件和濾芯也不錯,檢查一遍問題都不大。

季東青開始購買線束,不鏽鋼管,焊接排氣筒這一套。

儀器儀表稍微麻煩點,還好拆車件能夠找到,這邊開始郵寄。

車輪轂拆下來,同樣丟進噴砂車間噴砂去除表面的鐵鏽和塗層。

車的保險槓和玻璃亮條這些東西比較簡單,全部手動打磨。

李永和正好讓手下幾個小徒弟跟著季東青學習,望著兩個人的面相,再看看老李,季東青暗自佩服。

隔音比較好找,頂棚布這些東西就難了,想要找到原廠件季東青費了很大勁。

最騷氣的是原始遮光板裂開了,好在季東青會焊接,不然這輛車的歷史感和滄桑感就只能用桑塔納配件來填充了。

至於減震,季東青想改了,考慮再三,沒敢動。

4噸重量的車身,除了鋼板彈簧這樣的槽貨估計沒有一個獨立的懸掛系統能夠承受得住。

改不了行車減震季東青就在座椅上面下文章,前兩排座椅上面直接從顧老闆那邊購買座椅空氣彈簧。

簡單粗暴的長條座椅季東青也沒動,直接按照原車來,畢竟玩復古全都弄成現代的就失去了味道。

底盤件全部拆解,包括彈簧鋼板,季東青都用壓力機進行了校正。

剎車片剝離掉換新的,彈簧換新的,全部噴砂。

整體零件全部噴砂完畢,除了車身之外,季東青全部送入電鍍廠,電泳黑色,耐鹽霧試驗三級。

這邊季東青開始收拾車身,破損的部位進行焊補,變形的部位校正。

接著表面高壓風槍吹十分鐘運,確保表面沒有多少殘留,然後甲苯擦洗各大邊邊角角,不能有一點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