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幾個校尉短兵東一嘴西一嘴的訴說,嬴扶蘇這才知道。

這個秦軍校尉麾下的萬騎隊中,很多騎士都是在蒙恬大軍收復陰山之後,才受秦法的激勵入了軍的新兵騎士。

這些士兵,原本家就都在九原郡和雲中郡內。

很多都是同鄉參軍,而被編入了同一個萬騎隊中。

同鄉兵上了戰場,打仗勇猛,相互團結。

後來便又都成為了校尉的短兵。

很多年前,他們就曾經歷過匈奴大軍的劫掠和侵襲。

那些年,曾是北方五郡最黑暗的日子。

當時的趙國,經歷過幾次大戰之後,精銳盡失。

已經無力繼續統治九原郡、雲中郡和雁門郡三郡。

而當時的秦國,正在忙於統一六國的戰爭。

滅楚伐齊,無暇北顧。

對上郡膚施縣外的匈奴部落,是隻守不攻。

現在的北地郡,也就是當年的義渠舊土,更是無力保護。

尤其是老將軍王翦南下滅楚率領了六十萬大軍,幾乎是抽調光了整個秦國的軍隊。

匈奴人便趁機佔領了原本屬於趙國的雁門郡、雲中郡、九原郡、大半個上郡和原本屬於秦國的舊義渠土地。

匈奴大軍對這五個郡的趙人、秦人,或者是偏向於秦國的遊牧部落,極盡所能地趕盡殺絕!

良田被馬蹄肆意踐踏,房宅被毀壞,一村一村的庶民,被匈奴人充作奴隸,或是直接斬殺,拋屍荒野。

女人被匈奴人侵佔,男人被奴役,孩子和老人因為沒有什麼價值,而被扔進陰山之中自生自滅。

這些短兵中的上百名騎士,就曾經被匈奴人充作奴隸。

有十幾個年輕小子,小的時候在陰山山脈中,靠著吃樹皮和野草根,才艱難地活了下來。

一名短兵說,自己兒時的一個玩伴,因為家中大人在伺候匈奴貴族的時候,不慎打翻了篝火上的肉湯。

結果那家人被匈奴人殺了個乾乾淨淨,女人的皮被剝下來做了鼓,那個玩伴的腿骨和頭骨被做成了祭祀的法器。

在匈奴部落,不聽話的奴隸,就是這樣的下場。

可以說北方五郡不管是趙人還是秦人,都受盡了匈奴人的欺凌。

是上將軍蒙恬的北征大軍,將北方五郡的黔首庶民,從水深火熱之中救了出來。

這些秦軍騎士對匈奴人的仇恨和恐懼,都是深深刻在骨子裡的。

所以當甘武虎符一揮要北征匈奴的時候,秦軍騎兵都是心甘情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