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不貪不汙的縣令,縣裡的日常開銷需要一個錢,鄉紳們就會向黔首們徵收三個錢。

就更別提秦代這種首次大一統,還開工了各種國家工程,本來徭役和稅賦就很沉重的情況。

縣裡財政未必富裕,但鄉紳豪桀們一定是個個富得流油。

而黔首百姓們的日子則過得愈加困難。

別說是精糧,就是菽豆、雜糧、糠皮都吃不起。

最後就只能賣兒賣女賣田賣宅子!

以至於出現當初姜妍在合陽縣看到的一幕。

而那些鄉紳豪桀,卻可以拿著徵收來的金錢糧食,大量兼併購買田宅,招募鄉勇、護院、長工,甚至是奴隸。

當國家鼎盛,國府強勢的時候,這些豪桀便對官吏們恭恭敬敬,打著官府的旗號‘合法’搜刮民脂民膏。

國府讓徵稅,他們就可以將稅賦提高好幾倍征斂。

國府讓徵丁,他們甚至也能做出拉壯丁這樣的事情。

嬴扶蘇所知道的,後世某次全民抗擊外悔的戰爭中。

國府要求縣裡拉壯丁送到戰場上參戰。

但是國府的管轄,卻也只能到縣這一級別。

縣裡便都是黃老爺、幾大家族之流。

名義上是國府委任的各種保長,但本質上還是過去說的鄉紳豪桀。

於是縣裡只能將強徵壯丁的名額交給下面的各個保長、鄉紳。

拉一個壯丁,就給發幾個大洋。

而這些保長鄉紳,為了省錢。

當真是什麼人都拉。

就連傻子、小兒和年過花甲的老頭都能拉上去。

如果只是拉壯丁,那還算是好的。

可這些保長鄉紳拉來壯丁,卻只給他們走出本省的口糧。

根本不管這些人出了省吃什麼。

結果,壯丁還沒走到抵禦侵略的戰場,就先在路上餓死了十之八九。

而這,並不僅僅只是存在於一個鄉縣。

而是普遍存在於當時的華夏大地。

以至於路邊死者相枕,甚至壯丁們靠著人相食,才勉強活下來。

把這麼些人,投放到戰場上,能有多少戰鬥力?

看著前線百萬大軍聲勢浩大,嚷著自己才是中流砥柱。

可身後卻早已經滿是餓死壯丁的累累白骨。

秦國的徭役,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和那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