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復任沒幾天的上郡守馮職,剛剛用過飯食。

飯食很簡單,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粟米菽豆飯,小小一碟醃製的醬菜。

醬菜並沒有吃完,所以留到明天早上還能吃一頓。

這般吃食與尋常庶民黔首家中日常的吃食,沒有什麼分別。

粟米、菽豆,乃至醃製的醬菜,都是馮職府中自己種出來的。

就連那醬料,都是自己醃製的。

郡守是一郡之地的最高長官,地位尊崇。

本來完全可以享受極其奢靡的生活。

光是每年國府俸錢,就已經足夠錦衣玉食了。

更別提,外面有得是富戶豪強,想要巴結郡守大人的。

但馮職卻對這些虛頭巴腦的事情,並不感興趣。

大都是公事公辦,嚴格按照秦法的條律行政執法。

下人將碗筷收拾之後,又抱來了一堆竹簡。

這都是正在嘗試推行的寬法反映上來的各種問題。

任何法律在推行之後,在具體實施的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所以條款也需要根據這些問題,隨時進行修改、補充和解釋。

同時,下面執行新法的官吏們,也是要重新學習的。

這新的寬法,大體上還是以以前的秦法為框架。

僅僅只是在具體刑罰上做了一些更改。

增加了讓徭役和刑徒,能夠立功受賞的措施。

馮職心中清楚地知道,現在推行的寬法僅僅只是第一步。

並沒有大動筋骨。

他與長公子詳細探討過。

現階段秦國雖然施行郡縣制,但是下到鄉、亭、裡,秦國官府的影響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強。

長公子扶蘇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馮職已經隱隱感覺到。

長公子可能想要向那些鄉紳和豪強開刀。

這些人,在鄉、亭之中,地位崇高。

甚至有很多鄉,黔首隻知道鄉嗇夫跟豪強,而不知道郡府。

平時黔首之間,有什麼矛盾糾紛,也都是由鄉里的鄉紳進行評判。

縣令去了,都不管用。

甚至於,一方縣令上任,首先要取得鄉紳們的認可,才能夠開始開展政務。

如果鄉紳豪強對縣令不認可,那麼縣府的政令便寸步難行。

縣府的政令,必須要透過這些豪強鄉紳,才能達到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