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戰車(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華章繼續說道:“長公子應該知道,山東列國之中,很多國家是瞧不起我秦國的。秦人最早只是周朝邊陲一個牧馬的部落,因為襄公助周平王復大周社稷,這才得以封公建國。但是山東列國一直視我們為蠻夷,很多百家名士寧願一輩子鬱郁不得志,都不願意來我秦國。”
嬴扶蘇一怔,點了點頭,卻有些疑惑。
華章說的話,自然是真的。
儘管秦國國力強盛,甚至滅了六國。
但是山東列國之人,瞧不上秦人的仍然大有人在。
他們是從根本上,就將秦人視為和戎狄一樣的外族。
就像後來宋人看遼金一般,你再強大,也是蠻夷,也是虎狼。
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官職的名字和山東列國都是不一樣的。
中原都是叫將軍、丞相。
而秦國則是庶長、良造。
和秦國一樣地位尷尬的還有楚國,也常常被稱為蠻夷。
楚國就更是特立獨行了,早早就稱王,但國家制度卻是列國之中最落後的。
楚王根本就控制不住底下的那些部族和老世族。
所以楚國一直是大而不強的典型代表。
秦國雖然數百年來一直學習中原列國的文化,盡力想要融入中原文化之中,但卻總是不被承認的。
春秋時期諸子百家,沒有一家是從秦國出來的。
也幾乎沒有任何一家願意去秦國發展。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強大到了讓中原列國都不得輕視的時候。
才有了一些在六國不得志的人,嘗試著來到秦國。
秦國國內追捧孔孟之道和儒家王道學說的大有人在,但不管是孔子還是孟子,都從沒來過秦國。
孔子當年在四處碰壁、走投無路之下,倒是考慮過,但也沒有真正成行。
孟子則壓根就看不上秦國。
甚至當年李耳騎牛東行,也被稱之為:東出函谷。
就好像出了函谷,就是出了塵世一般。
可是……
“本公子自然是知道的,只是這與戰車又有什麼關係?”
華章說道:“我秦人當年牧馬為生,訓練的騎兵冠絕天下。比之當今的匈奴、趙國,也要遠遠勝之!但後來卻還是學了中原列國的戰車與步軍。長公子可知何故?”
嬴扶蘇一怔,搖了搖頭。
“這……我卻是不知。”
華章款款而談:“這其中涉及我秦國當年的一些舊史,章年幼的時候曾經看過一些。”
“最初我秦人在關中驅逐戎狄,封土建國。但是此後二百餘年之間,我秦人還是以騎兵立國。德公建都雍城,秦人飲馬大河。那個時候,秦人雖然開始造車,但卻並不長於車戰。”
“然而後來,周王室勢微,天下強國並起。其中晉國,成為中原霸主。”
嬴扶蘇問道:“秦晉之好、三家分晉的晉國?”
華章點頭道:“呵呵,世人稱秦晉之好,卻不知秦國與晉國互相攻伐數百年!亡者何止數十萬眾!三家分晉之後,又持續二百餘年戰爭,哪裡有過真正的好?”
嬴扶蘇默然,華章則繼續說道:
“秦晉數百年的互相攻伐之中,我秦國騎兵在晉國戰車步軍配合的軍陣之下,吃了大虧。昔年崤之戰中,秦軍更是全軍覆沒,無一人逃脫。三年之後,我騎兵偷越大河,渡河焚船,長途奔襲,打敗了晉國軍隊。這才收斂了崤山之中曝屍三年的累累白骨。之後很長時間裡,那也是我秦國國恥!”
嬴扶蘇有些好奇:“既然打敗晉國軍隊,那就是已經報了仇,怎麼還是國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