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墾田】(第1/3頁)
章節報錯
鐵騎校尉帶著騎士們深入朔水河谷,去追剿馬匪村落還未歸來。
從九原郡轉來上郡的‘農墾兵團’,則已經到了膚施縣城外。
四萬多卸甲士卒,浩浩蕩蕩的,沿著朔水往上游安營紮寨。
讓原本荒無人煙的大荒原,也變得熱鬧起來。
所有的甲冑和武器,都隨著這些‘農墾兵團’一同運了過來,然後入庫封存。
一旦有戰爭需求,這四萬農墾兵團可以立刻武裝起來,重新變成正規軍。
在嬴扶蘇的規劃中,這是一支帶有預備役性質的農墾兵團。
不光要承擔起墾田務農的事情,在大戰來臨的時候,還要能夠成為主力部隊的兵員補充。
秦國施行的是徵兵制度,也就是由國府強制徵召農民組成軍隊去打仗。
作為庶民百姓,是沒有選擇的權利的。
徵兵命令下來的時候,各家各戶都必須出男丁參軍。
遇到小規模的戰爭,便只抽調一名男丁。
若是遇到當年和趙國長平大戰那樣的戰爭,所有男丁都得參戰。
這在戰國時期那種七國爭霸,天下亂戰的情況下,是不得已而為之。
不徵兵,就沒有軍隊,其他國家徵召幾十萬軍隊,就能滅你的國。
而到了現在這種相對和平的時期,徵兵制就開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很多弊端,也開始顯現。
嬴扶蘇本想將北方几郡的徵兵制,改成募兵制。
但是跟馮職討論之後,還是隻能先暫時擱置。
在生產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很多制度是根本沒有資格去選擇的。
所以,首要解決的問題,仍舊還是生產力的問題。
城外的安營紮寨忙得熱火朝天,膚施縣城裡面也沒有閒著。
膚施縣的每一家鐵匠鋪子,都忙碌了起來。
晝夜不停地打造各種各樣的農具和工具。
而打造出來的新農具,則拉到城外,分批分發給農墾軍團。
另一邊,新的法令,馮職基本上草擬完畢。
雖然還是在原本秦法的基礎上做的加減法。
但是具體來看,已經和原本的秦法有了天壤之別。
廢除了不少原本將罪犯斷手斷腳的刑罰,而改成了一定時間的‘勞動改造’。
讓犯了罪的人,去參加勞動,直接轉變為生產力。
而不是用殘酷的,斷手斷腳的刑罰,讓人恐懼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