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職有些感嘆。

這麼細細想來,秦人以前也是興修水利,開闢沃野千里的。

可是到了現在,卻開始逐漸變得有些民不聊生。

蒙恬聽了嬴扶蘇所說的話,更是沉默良久。

自己平生志願,便是出將入相。

讓自己心中對國政的見解,能夠得到真正的施展。

可今天聽了長公子這一席話,蒙恬卻忽然有些迷茫起來。

自己以往的那些見解,真的對嗎?

這時候,馮職卻向嬴扶蘇問道:“依長公子之見,當如何?”

嬴扶蘇說道:“我華夏是農耕文明,最基本的生產力,就是農耕。不否認那些大工程,都是非常有用的。可是如果不能夠提高秦國的耕種水平和糧食產量,修建再龐大的工程,也只不過是水中撈月。民以食為天,吃飽肚子永遠是第一需求。”

“自孝公變法,到昭襄王時期,秦國的確是強大了數倍。可是細細想來,昭襄王有上將軍白起,有蒙驁,有王齕,也不過只是雄於六國,卻沒有直接滅六國的實力!”

“雖然到了始皇帝時期,六國逐漸勢微。但是細細想來,六國其實也並沒有什麼翻天覆地的改變。是因為到了始皇帝時期,秦國的國力比起昭襄王時期還要強大,這才有了滅六國的實力。上將軍,馮大人,可知為何?”

蒙恬一怔,搖了搖頭:“老夫不知。”

自己一生為將,卻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以前只是覺得這些事情,都是理所當然。

秦國經歷六代先王的積累,才有了始皇帝時期的強盛。

難道……不是嗎?

馮職卻若有所思,然後說道:“長公子,您是說,鄭國渠和湔堋嗎?”

馮職剛剛想到了湔堋和鄭國渠,正心緒複雜,聽到嬴扶蘇的問題,便直接試著說了出來。

自己是懂農學的,所以更是對這兩處水利工程,印象深刻。

嬴扶蘇反倒一愣:“湔堋是什麼?”

蒙恬解釋道:“當年上郡守李冰與其子,去了蜀地,任蜀太守,修建了一處水利……是為湔堋。”

蒙恬的話還沒說完,嬴扶蘇便意識了過來。

這個湔堋,就是都江堰啊……

當即點了點頭,表示瞭解,並且肯定了馮職的回答。

而蒙恬卻有些不解:“因為湔堋和鄭國渠?這是為何?”

嬴扶蘇解釋道:“都江堰……呃……就是湔堋修建以前,巴蜀之地非旱即澇。雖然也是我大秦糧倉,但是卻稱不上穩定。李冰父子修湔堋之後,巴蜀成為魚米之鄉,堪稱天府之國。”

“鄭國渠最早雖然是韓國為了疲秦的陰謀,但是渠成之後,卻讓原本難以灌溉的渭水平原,成為了千里沃野。整個關中平原,從原來的一片鹽鹼地,變成了產糧之地!”

“有了鄭國渠,秦國關中才能無凶年,秦國才能富強。”

“有了湔堋,巴蜀之地才能源源不斷地產出糧草,供給滅六國的百萬大軍!”

“上將軍,您想想看,鄭國渠成以前的內史咸陽,才能養活多少人?而若是沒有巴蜀和黔中地區的糧草輸送,秦國連二十萬大軍都拿不出來。當年商君變法,也不過是訓練了幾萬新軍而已。”

“當年長平之戰,五十萬大軍就讓整個秦國幾乎瀕臨崩潰。昭襄王甚至親自到長平前線,督造軍糧。秦國十四歲以上男丁,全數參戰!”

“而有了鄭國渠和湔堋,卻可以提百萬雄師,一舉蕩平六國!”

“老將軍王翦當年滅楚之時,開口可就是六十萬大軍。就這還是有前面李信那二十萬軍隊戰敗在先的!”

說到這裡,嬴扶蘇倒是沒什麼感覺,而馮職卻偷偷看了蒙恬一眼。

蒙恬臉色果然有些不太自然。

馮職心中頓時竊喜。

當年李信兵敗的時候,蒙恬可是與李信相互配合的另一軍,別提當時有多狼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