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寫信】(第2/3頁)
章節報錯
光談判成功還不行,邦國之間隨時都可能出爾反爾。
只有糧食和牛羊真真正正送到秦國,送到上郡,嬴扶蘇才能徹底放心!
另一方面,嬴扶蘇也讓蒙恬想想辦法,看能不能從其他郡縣調集糧草。
畢竟雞蛋不能裝在一個籃子裡。
信寫好之後,扶蘇照例將書信封好,然後交給了信使。
信使連夜出發,快馬走秦直道,將書信送往九原郡。
第二天一大早,嬴扶蘇親自帶著親兵騎隊出了步軍營寨。
孟榆沒有跟著扶蘇,他進城去找工匠定做石頭墓碑了。
扶蘇一行人先沿著朔水逆流而上。
來到了上郡的武器工坊。
去月氏國之前,扶蘇要先搞清楚秦國武器製造的真實情況。
這一次北征匈奴,箭矢和武器的消耗數量可不小。
上郡的武器工坊正在加班加點地製造新的武器,以補充庫存。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秦劍和箭矢。
和扶蘇預想的差不多。
秦國工坊製造武器的制度,已經非常先進。
有些類似於後世的流水線生產。
並且有著非常嚴格的責任制度。
哪怕是最尋常的一柄銅劍的出廠,都要先刻上武器生產的年份,然後再刻上工匠、工坊寺丞、工師,以及督造人的名字。
如果是國府督造,那麼就要刻上丞相的名字。
例如比較有名的‘相邦呂不韋’。
如果是地方郡製造的武器,就要刻郡守或者郡尉的名字。
一件武器,從製造到出庫、儲藏、儲存,都是非常嚴格按照程式執行的。
如果這支武器在戰場上,出現了質量不好的問題。
就能夠非常輕易地按照武器上刻的人名,逐級追查責任。
不過儘管在制度上,秦國的武器製造非常的先進。
但是在技術上,還是逃不開時代的侷限。
對於青銅的冶煉,從夏商開始到秦代,已經經歷了數千年。
所以在青銅兵器的製造上,秦國這一時期已經達到了一種巔峰。
但是這一時代,製造武器使用的燃燒材料,還都是木頭和木炭。
而木炭本身能夠產生的熱量,是有上限的。
用木炭做燃料的爐溫,一般只能到八九百度,很難超過一千度。
鐵的熔點卻是在一千度以上,已經是卡在木炭燃燒能夠產生溫度的極限。
以木炭燃燒的溫度,想要直接將鐵融化,是非常困難的。
連融化都非常的困難,就別說再去配比什麼合金配方和去除雜質了。
其實在這一時期,華夏各國都已經有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