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萬騎隊對著身穿秦甲的匈奴王庭騎士猛追猛打。

秦軍騎士在騎術上,其實是不如匈奴騎士的。

畢竟匈奴人每天就生活在馬背上,天生便騎術絕佳。

六七歲的孩童,可能騎術比華夏列國訓練十幾年的騎士,還要精湛。

而秦軍騎兵大多都是後來訓練而成,在騎術上,的確不如匈奴人。

但是在作戰的訓練、變陣和騎士與騎士的相互配合上,秦軍遠勝匈奴王庭的精銳軍隊。

秦軍騎士,四人一長,十二人一吏,一百零八騎一率,兩率設一騎將,千騎設定一名軍侯,若干個千騎隊設一校尉。

鐵騎五千人的長官是校尉,這八萬騎兵,則是萬人設一校尉。

秦軍之中,上下等級森嚴,嚴格遵守軍令。

但是匈奴卻不同,多少人都是烏泱泱做一群。

最多也就是幾千人或者上萬人,有一個領隊的小頭目。

大抵相當於秦軍的校尉和軍侯。

有些部落全部人馬,加起來,也就千百人,甚至是部落首領親自帶領全部騎兵。

沒有編制,也沒有什麼陣型。

在裝備上,落後的匈奴人更是和秦軍之間有著代差!

最先衝入二十萬匈奴大軍陣中的那個,衝在最前面的萬騎隊,轉瞬之間,便完成了對王庭部落的分割。

穿著斑駁秦甲的匈奴騎士,和後面穿著皮甲的匈奴人之間,被切蛋糕一般地分割開來。

其實那些穿著皮甲的匈奴人,也是王庭的勇士,只是沒有分到秦甲,而做了第二梯隊。

但秦軍此時只認穿著秦甲的匈奴騎兵,反而讓後面的王庭騎兵逃過一劫。

秦軍萬人隊分成了兩隊。

一隊五千餘騎,在幾名軍侯的帶領下,殺向後面的匈奴騎兵。

他們的任務本來是擋住匈奴大軍的後隊,但這個時候,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另一隊五千騎則調轉馬頭,在校尉的帶領下,對著身穿秦甲的匈奴人的背後衝殺過去。

最後面的王庭騎兵,發現秦軍騎兵已經繞到了自己身後,便急忙想要回過頭來。

但還沒等調轉馬頭,已經被秦軍衝散。

衝在最前面的秦軍校尉,驅馬狂奔,追上一個匈奴人。

他早就瞅準,這個匈奴人是一個小頭目。

那匈奴小頭目只感覺身後傳來了一陣極快的馬蹄聲,還沒等回頭,便感覺後心一陣鑽痛。

低頭,便看見一個明晃晃的劍尖,從自己胸口鑽了出來。

那劍尖之上,還帶著血珠子。

秦軍校尉,都是軍中千里挑一的勇士。

長劍刺入匈奴小頭目的後心之後,奮力一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