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兵,就是敢死隊。

秦軍有用刑徒組成輕兵血戰的傳統。

刑徒、奴隸原本這一輩子都再見不到希望。

但是秦法規定,他們卻可以在戰場上,透過軍功來換取自由身,甚至是貴族爵位。

所以這些輕兵,只要是上了戰場,便都表現得異常勇猛。

在秦法的激勵之下,輕兵常常讓六國軍隊聞風喪膽。

很多六國士兵印象中,秦軍光著膀子上陣殺敵,腋下夾著戰俘,腰間掛著砍下來滴血的首級。

這些,就是輕兵。

而這些輕兵,看得出來,也確實遲滯了匈奴的進攻。

他們大多正面受傷,而且多是箭傷和當胸一刀。

很多輕兵的身上滿是傷痕,這場激戰持續了一整個白天。

也就是嬴扶蘇抵達九原縣城的那個白天。

而在這些輕兵的身邊,有很多匈奴的屍體和馬的屍體。

以至於這些屍體,則和車陣,在外圍共同構起了一堵‘城牆’。

輕兵死光了,便是那些縣兵材官步卒。

他們身上穿著銅甲和石甲,使用長柄的戈和戟作為兵器。

可是,當輕兵死光的時候,也就是車陣被匈奴騎兵突破的時候。

這些縣兵材官試圖結成方陣對抗匈奴騎兵,但是遭到了弓箭的遠端射擊。

傷亡慘重。

輕騎兵對戰步兵,本就是一種碾壓式的屠殺。

在堅守戰鬥了一天一夜之後,押運糧草的運糧隊,損失殆盡,只剩下最後三百步卒,組成了最後的方陣。

他們拆下了運糧車上的木板,當做盾牌,又將人屍和馬屍堆在身前,阻擋匈奴人的衝鋒。

只是他們已經知道,自己再也堅持不到援兵的到來了。

這三百人,也都是人人帶傷。

於是,絕望之下的縣兵材官,縱火點燃了所有的糧草。

自己可以戰死。

但是!

這些糧食,決不能留給匈奴!

如果光是粟米、冬麥之類的糧食,自然不可能燒得如此迅速和徹底。

但這批糧草中,還有草料和飼料。

縣兵們將草料和糧食堆在了一起焚燒。

大火瞬間便迅速熊熊燃燒起來。

而這個舉動,顯然激起了匈奴人的兇性。

他們想要殺死秦兵,但是更想要這些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