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縣北集市上,熙熙攘攘,甚是熱鬧。

即便已經臨近傍晚,但在城內採購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九原縣是大秦少見的幾個官府鼓勵商貿的縣,為了鼓勵商貿,關閉城門的時間,要比其他郡縣晚一個多時辰。

前些年,九原的商事並不出名,也無人可知。

但隨著這兩年,長城合攏,直道竣工,逐漸被更多的商客知曉。

所以這兩年來到九原的商賈,開始越來越多。

有一些商人,原本是被強徵入伍戍邊的人。

後來立了軍功,換了自由身。

然後留在了這九原城,做起了生意。

有一些人,則是為了躲避大秦的嚴刑峻法,遷到了這邊關,然後開始跟著做起了生意。

反正在這九原郡,不是刑徒、徭役,就是貶謫之人。

大家都低賤到了骨子裡,商人反倒顯得沒那麼卑微。

還有很多,是從各地被吸引來的商人。

在這裡建立分部的也有,紮根九原的,也有不少。

上將軍蒙恬就是九原的保護神,有上將軍在,沒人擔心匈奴再度南下。

不過這九原城中,不同的商鋪,售賣的東西也並不相同。

其中,這生意最興旺的,便是呂氏商行和公孫氏商行。

公孫氏的商行,在北集市上,擁有六間商鋪,售賣各種農具、銅器、鐵器、石材和馬具。

官府用的很多器物,都是公孫氏包辦的。

呂氏商行在北集市上,則佔了四件鋪子,售賣皮草、鹽、糧食、布匹。

這銅鐵器和鹽糧,都是官府嚴格管制的貨物,能夠有資格售賣的商鋪,並不多。

商鋪面向集市,只是做一些日常的小生意。

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行商坐賈,真正像公孫氏和呂氏這樣體量的巨賈,靠的可不是介面店鋪這點流水。

那商鋪後面院子裡談的生意,隨便一筆,都是尋常庶民黔首一輩子不敢想象的金錢數量。

公孫氏的主家公孫衛,很多人都知道,是當年犀首公孫衍後代的一支旁支。

這麼多年,這支旁支已經落寞。

當年公孫衛犯了秦法,被罰戍邊。又隨著北征大軍出征匈奴,立了軍功,被授予爵位。

而公孫衛和九原縣令李樂,又曾在軍中是同袍。

秦人收復九原郡之後,李樂成為九原縣令,這公孫衛就留在了九原經商。

有做了縣令的同袍的支援,商路極通,很快就富甲一方。

而呂氏商行,看著很低調,但卻非常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