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中山與趙武靈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縣令李樂看長公子追問,便繼續說道:
“這編鐘,被魏惠王送給了中山王厝之後。中山國一直將其奉為國寶,中山王厝也是喜愛至極。”
這中山國最早是白狄的一支,在太行山建國。魏文侯時期被吳起所滅,殘餘勢力逃入了太行山中。
二十年後,中山桓公積蓄力量,重新復國。
又收容了一些三晉之民,其中頗有些能工巧匠。
但終究在頂級青銅器的鑄造工藝上,還是落後華夏民族太遠。
再加上些幕強的心理。
所以中山國的君主,向來就對中原文化的強大和銅器物非常喜愛。
這中山王厝,還曾經多次在國內鑄造青銅器,以彰顯自己的功績。
其實這中山王厝,也算是中山國一代強國之君。
在他的治理之下,中山國竟然發展得極為強盛,達到了先祖從未有過的強大。
最巔峰的時候,號稱有車九千乘。
不過這個九千乘,並不是九千輛戰車,而是將後勤的牛車之類的車,也全都算了進去,勉勉強強達到了九千上下。
實際上的戰車,也就是齊人所說的一兩千。
雖然達不到戰國七雄的程度,但也比其他小國要強大很多。
其實完全可以被稱為戰國第八雄的。
只是中山國的崛起,卻深深阻礙了趙國的發展。
這中山國常年盤踞在太行山北麓,橫跨太行山東西。
勢力最龐大的時候,還直接將趙國的領土一分為二。使得趙國,有了一塊飛地,也就是代地。從邯鄲,要去往代地,總要經過中山國的境內,需要過太行山。
而那代地又緊鄰趙國的死對頭燕國。
所以從中山國復國之後,就一直是趙國的眼中釘肉中刺。
可趙國每次攻打中山國,燕國就在趙國邊境陳兵威脅,使得趙國攻打中山,不能出全力。
再加上中山國的拼死抵抗,趙國的幾次進攻,都沒能滅了這個蕞爾小國。
中山國還在自己和趙國的邊境,修築了長城,以抵禦趙國的進攻。
趙武靈王搞胡服騎射,一個很大的誘因,就是因為想要滅了中山。
“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後來,燕國內亂,齊國趁機要滅燕。
中山國卻趁著這個檔口,出兵伐燕,佔領了不少燕國的土地。
發了一大筆戰爭財。
可這一次,中山國卻打錯了算盤。
齊國沒能滅掉燕國,反而大敗。
而偷偷佔便宜的中山國,則被燕國記恨。
燕國擊敗齊國之後,便回頭攻打中山國,將之前被中山國吞併的土地又收了回去。
本就和趙國世仇,現在又得罪了燕國。
同時被兩大戰國夾擊,中山國的境況急轉直下。
中山王厝,沒過多久,便病死了。
而很快,胡服騎射後的趙武靈王,也再一次對中山國發起了滅國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