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還到處都是破洞和缺口。

嬴扶蘇留了五百騎兵在秀容縣的外面。

其他的騎兵奔襲速度極快,僅僅一個時辰,就已經來到了晉陽縣城北邊的臥虎山。

臥虎山和東邊的大山之間,留下了一個險要的山口。

山口這裡,有一處舊關口,被稱作石嶺關。

沿著山口向裡走,是一條一公里多的山谷。

這裡最早是晉國軍隊抵禦戎狄和燕國的關口,是有關城和城牆的。

後來趙國胡服騎射,國力軍力大大增強,北方有了石長城,將防線大大向北推進了幾百公里,石嶺關就逐漸被廢棄。

當地的庶民會拆關口的牆磚蓋房,或者搭灶臺。

石嶺關便開始變得很是破敗。

華夏民族修建長城,可不是從秦才開始的。

在春秋時期,國和國之間,就會修建長城。

到了戰國的時候,各國之間的長城,就已經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了。

例如吳越之間有長城,楚國和齊國之間有長城,燕國和趙國之間也有長城。

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不光是書同文,車同軌。

還將原本橫在六國之間的各種長城,以及原本六國的宮殿,都給拆了。

將那些牆磚和石頭,則用來修建北方長城和咸陽的宮殿。

六國都沒了,還要長城做什麼?防秦人嗎?

大秦只需要長城,抵禦匈奴!

蒙恬修建長城的時候,便將這殘存破敗的石嶺關連帶城牆徹底拆了,磚石送到了雁門郡。

不過後世,匈奴以及遊牧民族肆虐,其他王朝又在這裡修建了新的石嶺關。

嬴扶蘇是知道的,抗戰期間,忻口會戰失敗之後,太原戰役的最後一道防線,就在這裡。

不過那個時候,這裡有明代的石城作為工事。

但嬴扶蘇到這裡的時候,這裡只剩下破敗的牆根遺蹟和長長的山谷。

嬴扶蘇下令,全軍停下,就地設伏。

鐵騎校尉雖然遵令,但很疑惑地問扶蘇:“長公子,咱們不是要打晉陽城嗎?怎麼在這裡設伏?那晉陽城裡的守軍,又不會自己來這裡。”

扶蘇點了點頭:“城裡的守軍,自然是不會自己出來的。但是咱們可以想辦法讓他們來啊!”

校尉好像懂了什麼,但又好像什麼也沒懂。

不過沒有等校尉想清楚,嬴扶蘇便交代校尉:“從現在開始,我要你死死守住這條山谷。秀容縣來的人,不要驚動,放他們過來。而晉陽縣來的人,不論多少,都必須全部截在這裡!”

嬴扶蘇說得很嚴肅,校尉立刻領命。

頓了頓,嬴扶蘇又說道:“如果能招降,就都招降,不能招降,就圍困住,總之儘量避免傷亡吧。”

“不過,咱們的人,安全第一!關鍵時刻,你相機行事。”

說完這話,嬴扶蘇則親自帶著八十幾名親兵和兩千名鐵甲騎士,往晉陽城而去,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校尉很好奇,兩千騎就攻城嗎?

不過,長公子說,咱們的人,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