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職為上郡郡守,做了不少實事。

嬴扶蘇聽了蒙恬的話,倒是饒有興趣地蹲在田邊,仔細看了看地裡的作物。

小米他認得,基本上和狗尾巴草長得差不多。田裡的小米已經結滿了穗子,彎垂下來,但是顏色尚青,沒有完全成熟。

一些綠葉青菜之類的蔬菜,也是長勢喜人。

還有一小片田,什麼也沒種,但犁好了地,像是在等待播種。

瞧見嬴扶蘇看向那片什麼也沒有種的土地,馮職補充著解釋道:“那片地,臣準備種上冬麥。來年的五六月,便可以有收成。”

扶蘇點了點頭。

秦代的時候,小米和小麥,都是人們的糧食。

但是受限於那時候的石磨比較落後,小麥又有比較堅硬的外殼,麵粉的加工非常費時費力,所以尋常都還是以易加工的小米為主糧。

只有軍隊中製作鍋盔和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可以吃上一些細磨的小麥麵粉。

小米的畝產量並不高,大約只有小麥的六七成。

漢代之後,石磨技術得到了發展。小麥可以被快速脫殼,並且大量精磨成麵粉,這才能夠被當做主糧。逐漸將口感比較差,又產量較低的小米,淘汰為備用糧。

明清之後,陝西這邊,一直以種植小麥為主。

不過在五月份,小麥收割之後,農民們還會再在地裡種上玉米。

玉米長得很快,八九月份基本就能夠收成,產糧量又極高。

黃河中下游的氣候,還是非常適合種植玉米的。

而且收成很快,幾乎不用擔心擠壓冬小麥的種植時間。

畝產千斤都算是比較少的。

等收了玉米,才會再種上來年的冬小麥。

這樣一來,一畝地,一年就可以產糧食兩千多斤。

幾乎是種植小米的三倍還多!

玉米的根莖葉,還能用來做飼料,餵養牲畜。

所以,這玉米可是好東西啊!

不過玉米明代時候才傳入中國……

嬴扶蘇想了想,這個時候想要去中美洲搞玉米,也不現實。

只好將心中種玉米的念頭給打消掉。

這個年代,要是能夠讓上郡做到以小麥為主糧,就已經算是非常大的時代進步了。

想法終究還是要妥協於現實的。

要不然,做做上郡的玉米狂魔扶蘇曉夫,也並非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