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雙尾鶡冠】(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到馬匪頭子的樣子,不管是扶蘇還是蒙恬,都先是一愣。
就連正在作戰的秦軍騎士,也出現了短暫的凝滯。
那馬匪頭子,身上竟然披著全身銅甲!
軀幹、肩膀、後心、肚子、甚至是大腿,全都被一片片銅片遮蔽嚴實。
但身披重甲還並不是讓蒙恬和扶蘇吃驚的地方,真正讓人吃驚的,是那重甲赫然是秦軍精銳步軍的軍吏才會有的甲!
是妥妥的軍官甲!
秦軍步軍軍吏的銅甲,是有頭盔的!而那魏應頭上,正戴著這麼一頂銅製頭盔!
魏應此時看上去,只有眼睛和鼻子裸露在外面,其他地方都覆上了重甲。
這甲,是完整的一整套,甚至還包括了保護腿部的部分。
更讓人吃驚的是,魏應手中提著的弩,和秦軍騎士手中的手弩一模一樣!
在扶蘇看來,這馬匪頭子此刻,比兵馬俑還兵馬俑。
只是那箭簇並不一樣,魏應腰間挎著一個箭囊,裡面是幾十支黑漆漆的弩箭。
蒙恬看到魏應的這一身裝束,頓時臉色就冷了下來,眼神能殺人。
這些東西怎麼會出現在一個馬匪的身上?
秦軍騎士則不會因為出現了一個披甲持弩的敵人,就此退卻。他們仍舊向前推進,一邊前進,一邊向山上的馬匪射擊。
這個時候,從山洞中又鑽出來了一個極其高大魁梧的身影。
扶蘇一看便認出,這是剛剛帶隊回來的那個馬匪首領。
此時,這名高大魁梧的壯漢,身上也披了一件盔甲。但和魏應那身精良的步軍軍吏銅甲不同的是,壯身上的,是一副做工比較粗糙的石甲!
可粗糙不代表差!
一寸多厚的石片和一些熟鐵片拼成的甲冑,配上本就極其壯碩的身型,看起來也頗有些威風凜凜。
扶蘇不懂,但蒙恬卻看得出來。這石甲絕不容輕視,那厚重的石片,看起來就很堅硬。如果單論防禦力,這套石甲的防禦甚至要超過那馬匪老大穿著的步軍軍吏銅甲。
但隨之而來的,是這套石甲必然無比沉重。恐怕也只有這樣天生怪力的猛漢,才能駕馭吧。
果然,一支秦軍弩箭準確地射中了猛漢胸前的胸甲。但原本無堅不摧的三稜弩箭,竟然直接被厚厚的石頭胸甲彈飛。
而和石甲相搭配的,卻是一面巨大的步軍重盾和一支桿一米多長,前端有拳頭大小的銅錘。
蒙恬的臉上很不好看,顯然,這重盾和銅錘,也是秦軍獨有軍械。
這盾和銅錘,應該和那步軍銅甲是一整套。
銅錘本來是步兵結陣抗騎,或者應對敵國重甲步軍的鈍器。在當年滅六國大戰的戰場上,軍隊都是披甲執銳。這個時候,銅劍經常刺不穿鎧甲。而戈、戟之類的長柄器,主要對付車兵和騎兵。在應對步兵的時候,往往不夠靈活。
作為鈍器的銅錘,卻能夠靠重擊,直接將穿著甲的敵人擊成內傷!
一些經驗豐富的秦軍銳士,在使用這種銅錘的時候,專往敵人胸口和腦袋上砸,經常可以一擊將馬或人給活活錘死。
當然,戰場上並不是只靠某一種兵器便能夠稱王稱霸的,各種長短、銳鈍的兵器,要配合使用。
只是滅六國的大戰已經結束了十幾年,再也沒有一支披堅執銳的重甲軍隊作為秦軍的對手。
所以這銅錘,也變得比較少見。只在咸陽城的衛戍軍、藍田大營步軍,和一些縣兵那裡還能少量見到。
三十萬北征大軍的主要作戰物件是匈奴,可是那些遊牧民族窮得連褲子都穿不起,更別提重甲。匈奴騎兵中能有牛皮甲的,就已經是單于麾下的精銳了。
於是現在,在上郡大營十萬大軍當中,可能都找不到這麼一柄銅錘。
穿著石甲,提著銅錘和巨盾的猛漢,如同上古傳說中的石頭巨人,一開口便甕聲甕氣。
“大哥!跟這幫秦狗拼了!”
但魏應卻拉住了壯:“憨貨,拼個鳥!想法子衝出去!”
聽了魏應的話,壯一下子冷靜了下來。
他看上去莽撞憨厚,但卻並不傻。
緊了緊手中的巨盾,立刻沉聲道:“秦狗從西邊殺過來的!咱們從東邊衝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