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突尼西亞建設兵團(第2/2頁)
章節報錯
“真是無力的狡辯,主教先生我覺得您的目標錯了,不如派些人去波黑傳教更好一些,那裡的人民很迷茫,需要信仰。不過您最好把您這件衣服脫了,否則他們大機率會把你拔光。”
兩人的談話不歡而散,勞舍爾大主教又找到梅特涅的死對頭科羅拉夫伯爵。但是伯爵同樣對拯救愛爾蘭人不感興趣,而且他覺得宗教已經是過時的東西。
“您若是在三十年戰爭中提出,這一定是個偉大的軍事建議。但是現在奧地利並不需要這種建議,我若是接受您的建議,別人一定會認為我瘋了。”
“那可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啊...”
勞舍爾試圖感化眼前的男人,不過科羅拉夫完全不吃這一套。
“我向上帝發過誓效忠哈布斯堡家族,並保護他的人民,哈布斯堡統治的是奧地利,可不包括愛爾蘭。”
....
勞舍爾知道自己不是很聰明,就算自己觸犯法律將錢交給了英國官員,以這個時代官員的操守,恐怕最後能到難民手中的也沒有幾個錢。他現在還有一個人可以去求,那就是弗蘭茨大公。
弗蘭茨正在書房裡,對著地圖勾勾畫畫。根據露絲克娜整理的情報,弗蘭茨便宜老爹從突尼西亞買下土地的面積相當於倫巴蒂省和威尼西亞省面積的總和。
只不過要開闢如此大面積的土地,似乎只靠奧地利人是不夠的。奧地利農民的特點就是安土重遷,這幫人住慣了原來的環境,告訴他們突尼西亞有白給的地都不去。
弗蘭茨七拼八湊搞出了一支3000人的開荒團,這對於突尼西亞中西部廣袤的土地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後來又聽從了卡爾大公的建議,那就是把土地賣給退伍兵。
奧地利計程車兵,主要分兩種一種是世襲士兵,這種多半在伊利里亞地區(斯洛維尼亞族、克羅埃西亞族、塞爾維亞族)。對於他們來說當兵就是一種職業,祖祖輩輩都是幹這個的。打仗就是兵,不打仗就是農民。
另一種就是失去土地的農民和沒有經濟來源的社會閒散人員(又稱街(gai)溜子。),他們多半是迫於生計或者是被強徵入伍。
奧地利的徵兵官很喜歡強徵入伍,因為這種人往往比較膽小,甚至可以隨便剋扣軍餉。
這些人不會長期留在一個地方,在全國各地到處服役,最後退伍的時候往往身無分文且是無根浮萍。
奧地利每年都要撥款來贍養這些老兵,雖然那些錢根本不足以養活他們,他們其中的大多數更是會在幾年內死去,但依舊是一筆不小的開資。
弗蘭茨索性領下了這個贍養老兵的任務,將突尼西亞的土地賣給他們,並且將他們按照軍事單位劃分,既方便管理,也能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開荒的生活。說不定以後還能搞一個突尼西亞建設兵團。
即使是這樣奧地利的殖民計劃人手依舊嚴重不足,也許在大規模工業化之後會好一些。
此時勞舍爾大主教怒氣衝衝地開啟了弗蘭茨書房的大門,他想了想措辭。
“弗蘭茨大公!現在有數百萬人即將無家可歸!”
“那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