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是這些還沒有倒閉的國營工廠,以紡織、冶煉、玻璃、傢俱為主。這些可都是在未來幾十年裡,有長足發展的行業。

第三步,開發海外市場。奧地利已經和奧斯曼、埃及、的黎波里、突尼西亞這些阿拉伯國家通商。隨著海外貿易的擴大,也必將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參加。

第四步,經濟移民。突尼西亞人口只有70萬,但是此時的突尼西亞大君為了對抗法國和奧斯曼的威脅,不得不保持著一支21000人的大軍。

在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邊境的深山老林裡,居住著一些野蠻而嚮往自由的部落。這本來是突尼西亞的天然屏障,但是法國探險家越來越多地涉足此地和當地酋長進行交易。

這一切都使埃哈邁德·貝伊,這位侯賽因王朝的第十位統治者惴惴不安,他為了西化改革已經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甚至他的親兒子都密謀刺殺他,覺得他違背了教義。

埃哈邁德·貝伊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新軍,勢如破竹地為他掃平了突尼西亞境內的一切反抗力量。但是就在以為高枕無憂之時,他一直視之為偶像的阿里帕夏居然失敗了。

阿里的20萬大軍,在西方列強面前就好像風中的稻草一般無力。敘利亞戰場上7萬埃及大軍被2000龍蝦兵,打得四散奔逃,讓埃哈邁德·貝伊幾乎陷入了絕望。

他去過法國,見過法國龐大的人口,轟鳴的機械,巨大的建築,以及恐怖的武器和怪獸般的戰艦。

他以為自己可以將那些拒之於國門之外,但是他發現他錯了,21000人的大軍是那麼的弱小,不堪。

正當他被恐懼所籠罩的時候,奧斯曼帝國,這個突尼西亞名義上的領導者,宣佈歐洲列強可以到突尼西亞自由貿易。(聖彼得堡條約附帶條款)

歐洲列強的軍艦停泊在突尼西亞港,那些軍艦大炮炫耀著西方的武力。法國人的行動,更是使這種不安上升到了極點。

其實這些法國探險家,並不是要侵略突尼西亞,只是來探路的。由於法國在阿爾及利亞消化不良,以及一系列的外交戰爭失敗,要在將近四十年後才開始入侵突尼西亞。

當然從入侵突尼西亞,到完全佔領,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歷史上突尼西亞北部出現過一個強大的國家,我想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迦太基。

強大的迦太基帝國,曾經是羅馬帝國崛起時最強悍的對手。漢尼拔甚至被羅馬人尊為“軍事學之父”。

隨著迦太基的滅亡,突尼西亞一度成為了羅馬帝國的糧倉。但是沒有永恆的帝國,就如同迦太基一般,羅馬帝國最終走向滅亡。

此後的日子裡,突尼西亞被汪達爾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奧斯曼人征服過,此時的突尼西亞只有70萬的人口,甚至沒有法國首都巴黎,一個城市的人口多。

土地,水利也早已荒廢,國力更是不堪一擊。

埃哈邁德·貝伊很清楚,想要自己阻擋法國人是不可能的。

他的宰相是一位年近十八歲的中二少年,這位中二少年認為只要搞市場經濟,就能讓突尼西亞起飛,最後僱傭英國人去打法國人,就像當年美國人僱傭法國人打敗英國人一樣。(此君的歷史水平,不知道是真差,還是故意的)

歷史上正是這位中二少年的經濟改革,讓突尼西亞的經濟不斷惡化,政治上引入西方先進思想,結果和傳統思想發生激烈膨脹,導致大部分氏族士兵不願意為國家而戰。

不過此時埃哈邁德·貝伊的偶像阿里,為他送來了一位先知。

先知說只要給阿爾及利亞的遊牧民提供食物和武器,就能暫時阻止法國人的滲透。

埃哈邁德·貝伊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派使者給山對面的阿爾及利亞人送去了食物和武器。

果如先知所說,得到武器的阿爾及利亞人立刻按照約定殺死了所有試圖進入突尼西亞的法國人。而且阿爾及利亞人還發動了針對法國人的起義,一時間讓法國人焦頭爛額。

先知離開之前告訴埃哈邁德·貝伊,想要徹底阻止法國人進入突尼西亞的辦法就是讓兩虎相爭。突尼西亞的中西有著大量未開發的荒地,不如讓法國人的傳統敵人奧地利人去開發。

突尼西亞的重要城市和已開發土地都集中在北部,中西部的開發可能還比不上羅馬帝國時代。

讓奧地利人出錢購買荒地,去開發,然後再收稅進行改革,同時還能用奧地利人來抵禦法國人的威脅,等到突尼西亞真正強大起來再司機收回自己的土地。

此時的突尼西亞根本沒有那個實力開發中西部,更何況先知的話剛剛在阿爾及利亞驗證。埃哈邁德·貝伊沒有理由不相信先知的話,所以他立刻派信使聯絡了奧地利政府。

不過由於葉拉多尼婭的行動太快,弗蘭茨還沒來級的和梅特涅首相通氣。導致奧地利傲慢的官員,直接一口回絕了對方的提議,還嘲諷了對方一番。

畢竟此事奧地利國內還有一大堆荒地,又怎麼會花錢去買外國的荒地。還是歐洲以外的領土,歷史奧地利對海外領土都不太上心。

奧地利雖然開通了突尼西亞的航線,但是與突尼西亞之間的貿易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突尼西亞的產品奧地利幾乎不需要,奧地利的產品在突尼西亞同樣沒什麼市場,紡織品除外。

但是有人比弗蘭茨還急,格蘭維爾(英國外交家)覺得把奧地利人送去突尼西亞和法國人對抗,絕對是個天才之舉。

格蘭維爾的提議立刻受到了首席羅伯特·皮爾的重視,此時的羅伯特·皮爾已經恨透了梅特涅和基佐,巴不得他們能掐起來。

而且突尼西亞人讓奧地利開發的還是中西部的爛地,這樣不僅能消耗奧地利的國力,還能逼得法國人不得不在北非投入更多精力。

最重要的是以奧地利的人海上能力,就算他們真能把突尼西亞中西部開發出來也站不住腳。也就是說奧地利人的一切努力,都是在為偉大的英國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