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了,不死的喬瑟夫也會害怕嗎?”斯托伊科維奇問道。

“沒有不會死的人,誰都會害怕的。”老上士回答。

旁邊有人奈不住寂寞“老喬,你身上隨便哪處傷,換成別人早死了。昨天進攻的時候,7連的連長被一顆炮彈轟碎了腦袋,你就是破了點皮,出了點血。7連作為第一支進攻的部隊,120人就活下來20多人。”

老上士沒有回答。

昨天的戰鬥中一發炮彈轟碎了老上士身邊同伴的腦袋,骨頭的碎片在他頭上劃出了一道血槽。現在老上士的頭上還裹著紗布,但是卻被士兵們傳為頭中了炮彈還能活的傳奇。

“老喬,你說咱們將軍的戰略怎麼樣。三路齊攻,圍三放一,讓奧地利人從咱們計劃好的方向突圍。到時候,在派出騎兵部隊追亡逐北不費吹灰之力。”斯托伊科維奇在瓦爾·耶維奇元帥麾下時間不短了,自然對元帥的戰術十分有信心。

“說實話,蠢透了。和奧地利人開戰就是個錯誤,奧地利人是不會逃的。諾德薩維要塞和我們之前打過的軍閥堡壘根本不是一個東西。看到前面的緩坡了嗎?我們只要走在上面就是守軍的靶子,很多人都要死。”老上士顯然對斯托伊科維奇的話不感冒。

“為什麼緩坡不是剛好可以擋住奧地利人的射擊嗎?而且也沒有什麼障礙物,很容易透過啊。”斯托伊科維奇不理解,這個緩坡在他眼中平平無奇。

實際上緩坡的設計就是為了讓進攻方計程車兵挨更多的打。由於守城方計程車兵是居高臨下射擊敵人,所以敵人在攻城時其與城牆的距離也會越來越近。敵人與守軍的視線間的夾角也會隨著產生變化,包括大炮的角度都要隨時調整。

也就是說隨著敵人與城牆越來越近,士兵們不得不調整射擊姿勢。甚至當敵人的距離足夠近時,不得不探出身子進行射擊。這就造成了射擊的困難,和被擊中的風險提高。大炮想要直射的困難也越來越大,而防禦手雷又不能亂用(容易炸燬自己城牆的地基)。

而這些緩坡就是用來彌補這些問題的,簡單來說就是以守軍牆垛的射擊點為原點,劃一道線。然後保證敵人儘可能多得在這條線上移動就好了。

當進攻方踏上這些緩坡的時候,他們的行動路線就會一直與守城方火炮的夾角保持一致。這樣士兵的步槍和火炮就可以更容易的瞄準和射擊。因為敵軍的移動,在守軍眼中始終是處在一條直線上。所以在緩坡上計程車兵無論多麼努力的奔跑,在守軍眼中都像是龜爬一般。

“我曾經守過這種城,我們都死定了。注意那些壕溝,如果沒有梯子,倒在地上裝死比往回跑強。”

“為什麼?”

“還是這個緩坡,你們越過了緩坡之後再想爬回去就幾乎不可能了。”

雖然斯托伊科維奇被老上士的話感染了,但是他覺得今天投入進攻的部隊是昨天的2倍。而且還有一萬多塞爾維亞最強的新軍,沒有道理會輸才對。

走在最前方的是一群被臨時徵召的農奴和其他軍閥部隊組成的臨時軍隊。

隨著一聲嘶啞的口號聲,疲憊的軍人們邁著沉重的步伐,一個個眼窩深陷骨瘦如柴像是連風都能吹走的稻草。不管瓦爾·耶維奇說的有多麼的好聽,他們都清楚自己是被拋棄的人,只是一群炮灰而已。

隨著諾德薩維要塞的炮聲響起,一片片稻草隨風飄蕩。正如老上士所言,前面的緩坡成了塞爾維亞軍的死亡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