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對於一個孩子的話將信將疑,紛紛向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投去詢問的目光。

“我我我我....”屋子裡的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

“我要100萬盾”

“我要200萬盾”

.....

最誇張的是那個小眼睛的胖子溫斯特伯爵“我要認購500萬盾”

馬庫斯伯爵也認購了400萬盾。

冉·貝爾也老當益壯擠到了前面要認購100萬盾。

德·卡倫也表示會籌錢買下100萬盾的股份。

其實場面看著熱烈,但是階級地位分明那些小貴族和平民資本家跟本沒資格和這些大區的負責人搶。

搶到的幾位大管事自然是十分開心,有卡爾大公的名義做擔保也不怕會有人賴賬。那些沒搶到人顯然是有些失落,畢竟賺錢的機會就在自己的面前。卻發現自己從來就沒有那個資格,只能感慨世間的不公。

然而弗蘭茨怎麼會讓這些人的錢花不出去呢。

“現在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準備和皇室聯合成立一家軍火公司,現在還在準備當中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興趣。”

眾人目光再次看向阿爾布雷希特,阿爾布雷希特點了點頭。

軍火可是妥妥的暴利行業,正所謂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可是為什麼軍火商並沒有遍地開花呢?

軍火這東西不是你想造就能造的出來的,前期研發,生產線的技術成本等讓普通人望而卻步。很多國家根本造不出來,所以只能買。但是人家賣不賣給你,還要考慮本國的政策和國際關係。

私人軍火商往往沒有足夠的資金,只能靠仿製已有的武器賺取利潤。

軍火行業有個最大的問題,並不是你的武器好就一定會有人買。你還需要一門過硬的關係,才能把你的軍火賣給軍隊。否則只能賣給那些朝不保夕,戰後付款的傭兵和民間組織。

如果一不小心把武器賣給不該賣的人,極有可能會被送上軍事法庭按通敵罪論處。

而卡爾大公的家族在奧地利軍界吃得開,顯然不會遇到這方面問題。雖然在維也納體系下,歐洲維持著表面上的和平,但是區域性戰爭不斷。

歐洲之外,前不久埃及土耳其不是打了一仗嗎?聽說法國的軍火商們賺得盆滿缽滿。現在埃及市場也對奧地利開放了,我們也可以把武器賣給埃及人。埃及人要是不買的話,就賣給奧斯曼人。

在場的管事們很多都是軍人出身,他們雖然退役但還是喜歡以軍人身份自居。前不久英法俄在土埃戰爭中,居然把奧地利丟在一邊。

不就是因為奧地利的實力下降才敢這樣嗎?如果奧地利也能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還有哪個國家敢看不起他。

這些人的愛國熱情和對金錢的渴望以及曾經作為軍人的自尊心被一起點燃。

很快就出現了一個讓弗蘭茨滿意的數字5000萬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