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黑暗之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當初可以把卡拉喬爾傑賣給奧斯曼人,今天也能把他的後人賣給奧地利人!”
米羅什·奧佈雷諾維奇,可是一位自打天下的狠人。
他出身牧民,參加過第一次塞爾維亞起義。失敗之後改名換姓,投靠奧斯曼人積蓄力量。
1815年再次發動起義,迅速席捲整個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干預下,實際上獲得了塞爾維亞的獨立。
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他派人暗殺了卡拉喬爾傑,並把他的人頭送去蘇丹皇宮。
米羅什在位期間,鼓勵工商業,改組軍隊,開辦學校,修築道路。
初期他拒絕把土地分封給屬下,以避免產生大型封建莊園,保護小農經濟。使塞爾維亞成為了一個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國。
他手段強硬,暗殺、綁票、抹黑、陷害甚至直接用捏造的理由處決政敵。
例如,前塞爾維亞的教育大臣佩塔爾·莫萊恩的死,官方給出的理由是槍走火了。而人民在他身上找到了十幾處槍傷,究竟是誰的槍走火了那就不得而知了。
尼克希奇主教、褚繼奇將軍、席馬爾議員、以及起義領袖馬爾科維奇...這一長串死亡名單全都與米羅什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只是這一次他遇到了難題,俄國人對他失望了。
作為俄國人的代理人,他卻一心想搞獨裁。他想保持塞爾維亞當前的地位,以便在大國之爭中左右逢源。
他打壓親俄派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但是卻激怒了俄國人。於是俄國人準備換一個新的代理人,他們選中了一直養在俄國的卡拉喬爾傑的後代。
卡拉喬爾傑維奇家族和奧佈雷諾維奇家族為世仇,不會輕易被米羅什拉攏。
卡拉喬爾傑維奇家族的子孫常年住在俄國,接受泛斯拉夫主義的洗禮,其中數人更是參加過俄國軍隊,對俄國感情深厚。
同時卡拉喬爾傑維奇家族在塞爾維亞的根基較淺,他們想要穩固統治就必須仰仗俄國的影響力,方便控制。
塞爾維亞國內的顯貴和俄國勾結,奧斯曼人也很願意見到米羅什這個叛徒受到懲罰。
1838年奧斯曼蘇丹給塞爾維亞制定了一部新憲法,設立了十七人議會,極大的削弱了米羅什的權利。
一年後他被迫退位,其子米哈伊洛幾乎被架空。要不是十七人議會中還有幾個和奧佈雷諾維奇家族利益捆綁在一起的大佬。
恐怕此時,他的兒子就要和他一起流亡海外了。
然而,他不會放棄。當年他米羅什可以殺了卡拉喬爾傑,今天也能殺了卡拉喬爾傑的後人。
米羅什的親信,送來了卡托爾一家被劫匪殺害和勒高夫宣佈退出十七人議會的訊息。
米羅什吼道“這不可能!哪來的劫匪敢殺害地方高官,勒高夫把權利看得比生命還重怎麼可能宣佈退隱。這是赤裸裸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