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刻鐘後,趙飛揚順著走廊來到左公房,推開了門走進去。

縣衙的佈局基本呈對稱性分佈,縣丞和縣尉的公房比起縣令的距離正門稍近一點,跟縣令升堂時的公堂平齊。

縣令辦公的公房在正堂後的偏堂。

升堂是比較少的,要比較大的案子,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用不著縣令處理,縣令執掌一縣大小事務,涉及方方面面,刑案只是極小一部分公務。

縣尉所在的大院也很對稱,與四合院的佈局類似。

正房是開會用的,正房左邊的公房屬於縣左尉,右邊屬於縣右尉,兩邊的偏房是屬於有點地位的官吏辦公的地點,正房對面是最底層的官吏辦公地點。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狹小的耳房,這些房子屬於伺候縣尉的吏員所用,方便隨時聽候差使。

趙飛揚進門後打量了一下屬於自己的公房,裡面挺大的,有兩個房間,一大一小。

大的是辦公所用,小的休息所用。

一張青漆桌案擺在正中央,桌案上擺著筆墨紙硯文房四房,少量文件卷宗,令箭筆筒,桌案後是一張寬大的紅木太師椅以及一扇猛虎下山圖。

左邊是一排書架,上面擺放著大量卷宗文件,右邊牆壁擺放著兵器架,兵器架擺放著五兵,五兵分別為弓弩,戟,循,刀,劍。

兵器架前面是幾張待客的桌椅,此外還有一些綠色的盆栽點綴。

小的房間內比較簡單,就是床榻,被褥,枕頭,銅鏡,洗漱用品。

總體環境很不錯,只能說不管哪個世界,當官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打量完屬於自己的地盤,趙飛揚進入小房間換上官靴,官袍,佩戴組授,頭冠。

換好衣服後,趙飛揚走到銅鏡前打量自己。

只見銅鏡中一位身高八尺,面容俊朗青年身著一襲碧青色的官袍,官袍光滑柔順,沒有一絲褶皺,紅黑的紋路點綴,柔順黑亮的長髮被小冠束縛,青色腰帶上掛著黑色的組授,腳踏青紅色的官靴。

裝束一變,英俊帥氣不減,瀟灑不羈的氣勢少了幾分,不過憑添了三分威嚴。

臭美的打量了幾分鐘,趙飛揚從懷中拿出一方小銅印放進組授中,官員的套裝就齊活了。

官員在袍服外要佩掛組綬,平時官員隨身攜帶官印,裝於腰間的鞶囊中。

組是官印上的絛帶,綬是用彩絲織成的長條形飾物,蓋住裝印的鞶囊或繫於腹前及腰側,故稱印綬。

這個世界的官制類似漢朝制度,但又有所區別。

這個世界的印授有五種,神州三國通用,分別是鐵印灰綬,銅印黑綬,銀印青綬,金印紫綬,玉印彩綬。

這五種印授對應了縣以下官員,縣級官員,郡級官員,州級官員以及大部分中央官員,三公九卿。

與各級文官對標的武官也是一樣的規矩,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還是一樣的規矩。

除了印授可以區分外,頭冠也可以區分。

無冠,縣以下,小冠,縣一級,遠遊冠,郡一級,高山冠,州一級,委帽冠,中央非九卿三公官員,進賢冠,三公九卿。

不過雖然印授,冠帶都可以區分官員等級,但最準確的區分方式還是秩俸,一目瞭然。

值得一提的是官員等級並不等同於權力的大小。

這很好理解,哪怕現代也是如此。

中央部門要害位置的處長比起縣城廳局官員的權力大多了。

就如同《人民的名義》中趙德漢,雖然等級只是處長,但外地的市長,書記也得乖乖排隊等著,還得看趙德漢心情。

同理如此,趙飛揚的銅印黑綬如果是穿著神鷹衛的官袍,那郡級官員也得小心伺候,甚至巴結,州級官員也不敢怠慢輕視。

……

欣賞完了自己的新造型,趙飛揚回到公房中,端坐在紅木太師椅上,俯視著下方,心中升騰起一股別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