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鑰匙,開啟佈滿歲月的斑駁的院子門。

晴川靜司慢步走進承載著美好記憶的院子裡。

站在陪伴自己一起長大的銀桂樹下,側耳聆聽著夏天的風吹著滿樹的綠葉發出的沙沙的聲音。

曾經爺爺在小小的晴川靜司耳邊講述的話語,一字一句地漸漸在他內心深處浮現。

“靜司吶,爺爺考考你,你知道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男子漢嗎?那就是好好吃飯,只有吃的飽飽的,爺爺的靜司才會長高!長大!才會成為我們晴川家的好男兒!”

“這可不行吶,小孩就要有小孩的樣子,該笑就笑,該哭就哭,隨心所欲、肆意享受童年的快樂才是靜司你現在才應該乾的。”

“爺爺還不老,爺爺還能看著靜司好多好多年,所以,靜司不要逼自己成熟知道嗎?”

“別怕靜司,誰欺負你了?告訴爺爺,爺爺給你出頭!”

“........”

伴隨著這一聲聲老爺子的話語,一幅幅記憶中的畫面也一同在晴川靜司心中湧現。

小時候每天都會蹦跳著邁過小樹苗。

長大一點就會每天在樹上刻下標記,看看自己長高了多少。

晴川靜司想起來,小時候的自己曾經十分期盼著自己的這棵金木犀能快快長大。

直到長成了十幾米幾十米大樹。樹長高了,他也成熟了。

到那時,沒人的時候也可以把自己不想讓別人知道的煩惱,苦悶,迷惑告訴它,它是最好的傾聽者,不會告訴任何人,只會用沙沙的樹葉聲回答你。

或許,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有一棵屬於自己的樹吧。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家長就會種一棵樹,這棵樹就是孩子童年的玩伴,是不允許任何人對它侵犯的,因為那是最親密的朋友,另一個自己,但同時卻又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它百般疼愛。

從一棵樹身上,認識了大自然,瞭解了自己,更讀懂了人生。

從很小的時候就懂得為小樹鬆土,為小樹澆水,為小樹長出的第一顆嫩芽,第一片綠葉,開出的第一朵花,甚至是清晨樹葉上晶瑩的露水而歡呼雀躍。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人文教育吧,是任何書上任何老師都教不會的。只有親身體驗了生命的勃勃生機,陽光,雨露的恩賜,才會對大自然產生感情,才會對一草一木的生長而感動。

五歲之前,晴川靜司並沒有從自己的父母身上學到這些道理。

也許是因為貧窮的原因。

又或許是自認為受到新式教育的‘爸爸’和‘媽媽’對這樣的教育嗤之以鼻。

幸好,五歲之後,晴川老爺子給小靜司補上了這些教育。

在那之後。

晴川靜司學會了溫柔,溫柔待人,溫柔待事。

學會了平和寬容,平和處事,寬容對待生活的不順心。

學會了堅強和堅持,也學會了滿足和等待。

也許,因為有晴川老爺子的養育和陪伴,晴川靜司不管何時,他都未曾走上過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