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只要河裡的魚夠多,那麼在河邊挖一個深坑,同時再挖一條水渠,然後把河水引到深坑裡。

接著,在深坑中放入魚兒喜歡食用的餌料。

然後,魚聞到味道後就會順著水渠進到深坑裡。

開口一旦很小,魚兒游進來了就沒有再游出去的想法。

最後只有堵住了水渠與水庫的連線處,魚兒自然而然就成了甕中之鱉。

古話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彭於宴就是結合了這兩種捕魚法來製作的超大陷阱。

就如魚簍捕魚法。

它類似的大型花瓶一樣,用竹篾編織而成。

魚簍捕魚的奧妙在於:它的外部是一頭閉合的外套。

開口內重疊一個同口徑如呈漏斗狀的內套,組合後用篾絲固定,將魚籠安放在溝渠內壘起石壩處,魚籠入口迎著水流,放置在溪流之中。

開口最初相當寬,魚兒易於從開口處遊進籠中,而入口末尾的交叉枝條阻止魚兒逃離,魚一旦鑽進魚籠肚子裡就出不來了。

每年春末夏初,河水上漲並呈現微微的渾黃,洄游的魚兒像接到命令似的,開始大規模集結,它們在同一時間、不同的地點四處匯聚。

此時用魚籠捕魚,對小魚小蝦極具殺傷力,在魚籠內放入魚餌,安放在水中,簡單方便,如果是魚較集中的水域中,通常等待2小時即可收網,如果魚較分散的水域就要等待一天了。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誘餌的製作。

就像村裡那些捕魚高手說的,他們用的方法是用臭豬肝、滴入十滴花露水或香精加清水裝滿。

再用三層紗布封好口子,讓香氣慢慢地放散出,還要用一些骨頭、油菜籽炒香和蚯蚓動物內臟煮熟作成混合飼料,將誘餌放在兩層布的中間,用繩子紮緊即完成。

用這種誘餌,直徑100米以內的魚就會受到一種奇特的吸引力一一自動鑽入能進而不能出的魚籠裡。

每當魚籠安放渠中,晚上他們常常睡不著,盼望時間過得快一點。

人們常說,釣魚比吃魚更吸引人。

而魚籠捕魚,肯定也一樣非常吸引人。

當魚在籠中跳躍的感覺,傳出一陣噼裡啪啦的跳躍聲,就如同魚上鉤時得到的快感一樣。

……

——————

彭家水庫一處很好聚魚的庫邊上,幾臺挖掘機已經開始動工了。

彭於宴計劃挖出六個直徑達到十米的大水坑。

接著,再連線一條寬二十公分左右通往水庫的小水渠。

然後,在進行增壓方式將水迴圈回到水庫中,水渠就會形成一個小小的急流的狀態。

這樣,只要水庫裡的魚足夠多。

那麼,一晚上大概一個水坑想要填滿魚兒的話。

目測一個水坑能捕捉到兩萬斤的魚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當然了。

一切都得真正實施了才知道。

如果這個方法不管用,那隻好在水庫裡下網了!

不到萬不得已。

彭於宴肯定不想這麼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