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霸王別姬》備受矚目之外,12月,自然少不了諸神之戰。

是的,華語樂壇一年一度的諸神之戰再次來臨。

今年的諸神之戰同樣非常熱鬧,集結了不少頂級作曲人,歌王,天后,一線歌手。

於浩、李逵、陳敏芝、肖燕姿都出了新歌。超過6個頂級作曲人磨刀霍霍,想要拿下諸神之戰的頭籌。

但他們大機率只能陪跑。無他,王軒又出手了。

諸神之戰這等盛事,自然少不了天海。

為了角逐諸神之戰,天海派出了楊婷婷和杜成飛這兩位大將。新歌都是王軒親自作詞作曲的。

楊婷婷的新歌是《赤伶》,而杜成飛的新歌,赫然是《西海情歌》。

在另一個時空,《赤伶》一推出來就火爆了全網。雖然後面因為抖音和各種短影片,引起了不少人的牴觸,但不可否認,這是首非常驚豔的歌曲。

《赤伶》這句:「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臺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藏的是一個為國捐軀的故事。

時也東瀛大犯,中國無寧。火熱水深兮民苦,風飄雨蕩兮國傾。一縣名呼安遠,兆民眼望靖平。臺上臺前,曲唱桃花之扇;戲中戲外,誰知赤子之鳴?

只見水袖婉柔,崑腔曼妙。窈窕其身,鏗鏘其調。桃花染血,香君之敢愛敢憎;觀眾贊聲,裴子其惟精惟肖。

然則都迷桃扇,那有桃源?日寇逼歌以焚縣,名伶假意而笑顏。轉身座上,描黛鏡前。精施盛妝,綽出戏壇。闕曲三嘆,曲應來於天上;深情一往,情不曉其舌端。

於是夜空雲遏,惡鬼魂消。忽一聲之喝下,瞬四面之火燒。猶自從容,桃扇聲還高唱;盡皆驚恐,豺狼聲徹哀嚎。

噫籲!莫道戲臺皆假,如斯戲子多情。但牽家國,那惜死生。

位卑而未忘憂國,命舍而亦有赤伶也。

.......

楊婷婷演唱的是譚晶版的《赤伶》。原版和李玉剛版本的《赤伶》,著重刻畫一個戲子對於亂世的哀嘆和自身遭遇的悲情,至於位卑未敢忘憂國,則是用憂來渲染位卑的怨。

而譚晶這一版,一是穿插崑曲,使戲子的身份更加生動飽滿;二是在結尾強調鏗鏘這句,提升了整個作品的格局。兩點交織,突出了位卑的小和憂國之大的強烈對比,使整個作品的情緒達到了頂點。特別是歌曲最後這一句望燕雲,望汴梁,夢一晌!回想宋時燕雲十六州,靖康之恥,真不是一般的難受。

最後那句改編,真的可謂神來之筆,讓這首歌徹底昇華,中心直接被昇華到了為國為民的思想湧動,讓人不禁想起了在抗戰時期蓄鬚罷演的梅蘭芳大師,還有在抗戰時期積極宣傳抗戰,之後又用全國巡演的收入為志願軍捐獻戰鬥機的常香玉大師。從舊社會下九流的戲子,到為國為民的俠士,這才是更大的情懷和格局。

回想多災多難的2020,多少未敢忘憂國的凡人在災難面前挺身而出。

位卑不敢忘憂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在諸神之戰上拿出這首歌,王軒顯然不講武德。

更不講武德的是,王軒還拿出了《西海情歌》啊。這首歌是刀郎絕對的代表作,僅憑一首歌就能封神的存在。

《赤伶》和《西海情歌》,誰能登頂諸神之戰,還真不好說。反正沒其他人什麼事就對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

諸神之戰第一天排名出來的時候,一干大咖歌手還磨刀霍霍。等聽完《赤伶》和《西海情歌》後,卻徹底焉了。

「我尼瑪!」

「王軒你大爺,這是一點都不給活路嗎?」

「又一首戲腔跟流行結合

的曲子,王軒在這方面還真是得心應手啊。」

「是啊。這首《赤伶》,歌曲前半主歌推進情緒從柔情逐漸往悲情過渡,藉由副歌的戲腔將悲情引出,中間再插入崑曲作為空檔留白;歌曲後半主歌逐漸鏗鏘,副歌再出將悲情引到最高————雖身為亂世浮萍,但「位卑不敢亡國」;可烽火燃山河,江山社稷如同臺上臺下人來人往,好似幻夢一場。

如果到這裡結束不過悲情到底,但王軒卻在最後收尾的時候,插入一段崑曲。這也是這首歌最妙的地方。崑曲大氣鏗鏘,跨過悲傷唱出雄壯,此為悲壯,讓這首歌徹底得到了昇華!厲害!」

「那首《西海情歌》也不錯啊。歌詞內容是那麼真實感人、充滿詩情畫意,配上杜成飛沙啞滄桑的嗓音,聽著聽著,腦子裡總會浮現出一幅西北大漠空闊遼遠的場景。」

「但我感覺那首歌挺土的啊,唯一還能稱道的地方就是情真意切。」

「土???你說《西海情歌》土?」

「我看《西海情歌》的歌詞,都快趕得上一副美麗的詩篇了。」

「不是快趕上,而是《西海情歌》的歌詞,完全就是一首語句十分優美的押韻詩。除了韻腳到位,歌詞中的離、丟、拉、斷、等、聽、望、割等動詞,每一個字既展示了不同的場景和動感畫面,生動形象,又飽含了令人撕心裂肺的情感在裡面。溫柔、諾言,風箏、天際,雪山、寒風、高原、候鳥,這些充滿張力的詞語會讓人在唱聽的時候,心胸突然開闊!結果,居然有人說《西海情歌》土。」

「切!你們那是帶著粉絲濾鏡。這首歌若不是出自王軒,你們會吹成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