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資本巨頭涉足娛樂圈,天海被瓜分(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軒回國的這一天,娛樂圈有個重磅訊息傳了出來。關於天海娛樂的。有媒體爆料,早在上個月初,太原礦業有限公司就與天海娛樂秘密談論收購事宜。
太原礦業說是礦業有限公司,但其實主營的是煤礦,以煤礦為主,化工、金屬材料為輔。而太原礦業有限公司就是國內最大的私有煤礦巨頭,位列華國500強,資產將近600億。
但新千年之後,煤礦越來越難做了,首先是國家把控越來越嚴,越來越規範,行業越來越透明,競爭越來越大,煤礦價格越來越低,現在做煤礦的還想像以前一樣一夜暴富根本不可能。所以太原礦業有限公司有意轉型。
但轉型哪有那麼容易?
太原礦業原本打算轉型做其他實體產業,可最後發現,大多實體產業都被行業巨頭壟斷了,太原礦業沒有基礎,想要插足很難。。
最後經過一番謀劃,太原礦業瞄準了娛樂圈。這是最不需要基礎的圈子,或者說,這個圈子只要有錢就有基礎,人脈、資源什麼的不在話下。
恰好太原礦業有的是錢。
而既然要插曲娛樂圈,太原礦業自然不願意從頭開始,煤老闆也算是典型的揮金如土,他們斥巨資直接收購了三家娛樂公司,聖豐娛樂、本宿娛樂和新天地娛樂。
這三家娛樂公司在娛樂圈都只能算二流公司,但在某方面建樹可不小。
聖豐娛樂擅長影視,旗下大牌藝人不多,但大牌導演可不少。王軒參加《演員》節目的時候,有一個導演評委蔣文就是聖豐娛樂的,10億票房俱樂部成員,而且還拍出了兩部票房超過10億的電影,多部上億票房的電影,若不是陳凱去年拍出了《半城煙沙》這部票房超15億的電影,蔣文在電影方面的成就甚至比陳凱還高。
此外, 聖豐娛樂還有2個電影導演進入5億票房俱樂部成員,一個電視劇導演拍出過接近3.0收視率的電視劇。
可惜聖豐娛樂在影視劇之外的其他方面太拉胯, 不然聖豐娛樂絕對能成為一流娛樂公司。
其實還是捨不得錢吧。
這麼說吧, 聖豐娛樂每年賺錢絕對不少。但這個公司是好幾個股東拼湊起來成立的,賺的錢都分進了股東的口袋, 而股東都屬於錢只要入了我口袋,就捨不得拿出來的那種。
再有,有幾個股東非常奇葩,他們拍電影不捨得用大牌演員, 喜歡以小博大,喜歡簽約一些群演或者剛出道的新人來拍電影電視劇, 捧紅之後再當小豬仔一樣高價賣掉。
典型的就是影帝胡戈。
最開始胡戈就是聖豐娛樂簽約的新人, 拍了一部電視劇後大火, 然後聖豐娛樂就把胡戈當成小豬仔一樣賣給了皇朝娛樂, 賣了8000萬吧, 這在當時絕對算個高價。因為胡戈雖然爆火, 可在當時最多隻能算個當紅小生,誰也不知道他的未來怎樣。
可現在看來, 就是賤賣了!
因為胡戈已經證道影帝了啊,去年憑藉一部《火焰》, 拿下了華國電影金雞獎和香江金像獎不說, 還拿下了年度最佳男主角稱號。
現在的胡戈別說8000萬了, 就算8億,皇朝娛樂都不會賣。特麼的, 8億算個球,以胡戈現在的人氣, 頂多3年就能幫皇朝娛樂賺出來。
反正8000萬賣掉胡戈,聖豐娛樂簡直虧到了姥姥家, 也後悔到了極點,但行事風格依然沒有改變。拍電影依然喜歡用純新人,捧紅之後高價賣掉。
一為新人片酬低, 只要電影或者電視劇火了,就大賺特賺。捧紅之後,若是其他公司想要,聖豐娛樂又可以大賺一筆。
反正從頭到尾聖豐娛樂就沒想過做強做大,想的就是賺錢。不過這兩年由於不肯用大牌演員,也沒有好的劇本,聖豐娛樂並沒有出產過票房過硬的電影和收視率爆火的電視劇, 賺不了幾個錢。幾個股東不樂意了,因而在太原礦業有意收購聖豐娛樂之時, 並開出15億的高價之時,雙方一拍即合,很快, 聖豐娛樂就易主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因為太原礦業計劃很大,手筆可不小。
本宿娛樂跟聖豐娛樂差不多, 也是個跛腳的公司,其他方面都一般,但在節目策劃方面很強,策劃出了很多檔牛逼的節目。
比如《天籟之音》和《頂級男聲》就是本宿娛樂策劃出來賣給湘江衛視的。此外,之前提過的業界那個知名策劃林蒙也是本宿娛樂的。
如果說,聖豐娛樂沒有做強做大的想法的話,那本宿娛樂就是純粹的實力不行,有心無力,就算想做強做大也做不到。
這家公司實則是魔都藝校幾個策劃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一時心血來潮的產物,沒想到他們策劃的第一檔節目居然大獲成功。
隨後策劃的幾檔節目也大受歡迎。然後本宿娛樂就這樣發展壯大了。最起碼在節目策劃方面,本宿娛樂在業界應該算是一流的。
可節目策劃再牛逼又有什麼用?本宿娛樂在娛樂圈的底蘊太差了,被別人卡得死死的。
不說其他,單說節目策劃,他們策劃出來一個節目,想自己找個渠道自己運營都做不到,只能賣給其他娛樂公司或者電視臺。
可你策劃能力再強,一年又能策劃出幾檔牛逼節目呢?不能自己運營,又能賺幾個錢?
這麼說吧,一個節目,在還沒投入市場的情況下,能賣個上千萬就頂天了。因而本宿娛樂一年到頭,真心賺不了幾個錢。
他們也曾想過補充自己的薄弱環節,可策劃節目賺的錢投進去之後,卻連水花都不響一下,或者說投的錢還是大少了,娛樂圈歸根結底還是個資本遊戲。
也曾想過融資,可被壓價太狠了。那些風投資本投資個5000萬,就敢索要百分之三四十的股份。若是融資一億,得,乾脆直接把本宿娛樂送給別人得了。
因而七八年過去,本宿娛樂還是那個本宿娛樂,策劃能力一流,在娛樂圈卻位列二流,甚至連二流的門檻都差點邁不進去。
旗下也沒什麼大牌藝人。
也對,策劃出來的節目都賣給別人了,自己無法運營,又能有什麼大牌藝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