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他閱兵時用的主題曲,王軒就沒多大研究了。說到底,他只是個人,不是神,不可能將所有曲子都記住。他能記住《鋼鐵洪流》、《歡迎》、《檢閱》、《分列式》這幾首進行曲,純粹是因為這幾首曲子太出名而且經常聽到罷了。

.....

很快又是兩天時間過去。

自從登頂新歌榜之後,林妙可的《筆記》一直一騎絕塵,9月20號這天已經拿到了4200萬的下載量,估計月底能拿到超過6000萬的下載量,簡直比《半城煙沙》還猛。

單就成績而言,這首《筆記》其實已經算得上現象級,可惜業界估計不會承認。因為業界對現象級作品的定義有雙重標準,必須成績與質量都非常過關。

不可否認,《筆記》是一首經典,可你要吹它有多逆天那也吹不起來,業界現在還想不明白《筆記》是如何做到在如此短時間內火爆大江南北的呢。

其實這樣的歌曲在地球上很多。比如《不得不愛》,比如《super star》,比如《兩隻蝴蝶》,比如《心太軟》,比如《最炫民族風》....等等等等。這些歌曲在地球上都曾經火爆了大江南北,成績上絕對算得上現象級,可若說這些歌有多逆天,也說不出來。

如果要王軒來評價,他也只能從便於傳唱這方面來解釋。是的,以上這些歌曲,曲風都非常接地氣,朗朗上口,非常便於傳唱。

這也許就是這些歌能火爆大江南北的原因。

不過就營養而言,《筆記》這首歌的涵養還是要比《不得不愛》這些歌的內涵要高的。這不,網上已經有風聲傳出,華國教育部旗下的音樂部門已經在稽核是否要將《筆記》這首歌收錄到《流行音樂》教材。

這個風聲讓李濤大喜。

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往往這種看似謠言的風聲都是從內部傳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試探外部的反應。如果外部沒有什麼過大的反應,那事情基本就定下來了。

果然,兩天後,李濤就接到了華國音樂部門旗下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的電話。

結束通話電話之後,李濤興匆匆地來到王軒的辦公室,激動道:“軒哥兒,好事,天大的好事。剛剛華國音樂部門旗下出版社的編輯聯絡我,你作的那首《筆記》要被編入《流行音樂》教材了。”

“哦豁!確實是好事。”王軒笑道,《筆記》被編入音樂教材在他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地球上已有先例。

“嘿嘿!軒哥兒你太厲害了,咱們天宇音樂部終於出一個國家級的頂級作曲人了,看以後誰還敢看不起我們天宇音樂部。”這就是李濤激動的原因。

在《筆記》編入教材之前,王軒只能算娛樂圈內公認的頂級作曲人,可《筆記》編入教材之後,王軒就真正出圈了,成為國家層級的頂級作曲人。

此前,娛樂圈內的頂級作曲人所作的歌能被編入教材的可沒幾個,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現在天宇出了一個,說不出倍有面子不說,天宇定然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這叫李濤如何不激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