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得陸琪又大略的看了一眼這幅康熙字畫,再確認一遍印章,字跡,落款都沒問題。

“康熙的字跡和印章自然是容易鑑定這些都沒問題。”

“只可惜這幅字畫似乎並不完整吧?”

聽到宋明這麼說,陸琪和兩位師傅都被嚇得又再檢查了一遍這幅書法。

兩位師傅仍未覺得有何不妥,但技高一籌的陸琪卻發現了端倪。

單看印章和字跡都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但是從整體看就能看出這幅書法的不對勁之處。

下面的書法幾乎挨著邊框,但是上面卻很突兀的留了一大片空白之處。

這讓這張書法看上去很不正常,因為平常寫書法都會寫在紙的中央但是這張卻把書法寫在了下端。

印章雖然真,但卻沒有印在正常蓋印章的地方而是有些偏差之處。

不細細研究自己檢查還真是沒法看出端倪。

而康熙皇帝可是出了名的嚴謹認真,絕不可能犯這種低階錯誤。

那為何會這樣呢?

陸琪忽地就想到了一種可能性,眼皮直跳,心裡一驚。

也顧不得那麼多了,直接就把裱框給拆掉了。

果然,裱框之下還還有一些其他內容,讓除了宋明之外的其他人都目瞪口呆。

被裱遮蓋之處還有一個印章被認為很突兀的截了一半。

這其中真意在座的各位都已瞭然於心。

“真是沒想到這副書法竟然是殘缺的!!”

這種作假手法是最令人深惡痛絕噁心的作假手法之一。

那就是把一副作品經過處理變成多份。

物以稀為貴,正是越稀少的東西就越珍貴,價錢也越高。

那要如何才能使利益最大化呢?

有些投機倒把分子就想到了一個很缺德的辦法那就是把一副完整的作品裁剪成多份,分別賣出。

雖然因為不是一副完整的作品價錢肯定會大打折扣,但是分成多副賣出去的總收益肯定比賣出一副完整的要多得多。

這幅書法作品這樣的比較長的作品就是被裁剪分成多份的最佳物件。

可書法作品一般都是以一整副的形式出現,這也是為什麼陸琪一開始根本沒有想到裁剪這種可能的原因。

雖然這是康熙皇帝的書法,很巨歷史留念意義,但在錢財面前,造價的人絲毫不會考慮什麼歷史傳承。

他們只會想到這樣賣能賣到更多,獲益最大。

按現在這個情況可能當時康熙皇帝寫的根本不止這一首詩而是多首。

以至於被那些小人毀壞裁剪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