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心中,有一種東西永遠存在,甚至超過了他們對自己生命的珍惜,這就是——忠君愛國。

這種思想理念的有無,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表現出來,是區分真假中國知識分子的標誌。

當然了,某些所謂的忠君愛國,也只是為了自身的功利名望,為了光宗耀祖,光耀門楣,那是偽君子。

而真名士,真豪傑又是什麼樣的呢?

他們浩然正氣,不畏強權!

他們伸張正義,不屈不撓!

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最終將醜陋與邪惡,將黑暗與不公,埋葬在歷史的深淵!

“……”

眼下這會兒,見著天子終於逃出了長安,已經踏上了東歸洛陽的路途,四方諸侯,各路英雄也便隨即盤算起了各自的小心思……

廣平沮授,率先建議袁紹,儘快將天子迎奉過來,然後遷都於鄴城,奉天子以討不從!

只要將朝廷控制在手,便可以光明正大地召集天下英雄豪傑,再將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平定鞏固下來,作為根本,隨後休養生息,廣蓄糧草,不出數年便可以平定天下!

“……”

這本是智者所見,袁紹剛一動心,卻又被淳于瓊等人勸阻了。

如今漢室已經日落西山了,再想中興光復談何容易!

更何況,眼下已是英雄四起,諸侯林立,所謂這秦失其鹿,先得者王!

再者,你若是把天子迎奉過來,今後事事都要請示。

聽從詔令的話,可就要過於被動,甚至是架空了自己。

而不聽君命的話,便是違抗聖意,當為忤逆之罪,又毀了自己的名聲,實在是得不償失……

“……”

這可真是愚者之論!

表面上看,漢室已然沒落式微,各路諸侯覬覦的只是皇權,至於這個小皇帝,是死是活於己無關……

其實不然。

這個時候若是趕去迎奉天子,既彰顯了大義,又有著雪中送炭的溫暖。

獲得一個挽狂瀾於既倒的,中興名臣身份的同時,還可以身兼保護小皇帝的人身安全,捍衛皇權尊嚴的正統名分。

一旦手中高舉振興漢室的大旗,便可以天子的名義,用官職來拉攏各方諸侯,各界名士。

有了天子詔書在,又能夠讓大夥更團結,更忠誠,更賣力,視自己為正統,其他勢力為叛逆,從而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出兵討伐……

“……”

可袁紹是個沒主見的傢伙,而且對漢室也失去了信心,更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盤,拱手讓與他人,於是便打消了迎奉天子的念頭。

可是呢,以田豐沮授為代表的名士清流卻不幹了!

大夥是衝著你老袁家的名望才趕來投奔的,而袁家四世三公的顯赫,可是天子恩賞的!

說白了就是,我們就是想透過你們袁家,在朝廷那裡獲得一份正式的名分……

沒辦法,這年頭兒功名聲望太他嗎的重要了!

劉備倒是自稱漢室宗親,不也在急著出人頭地,謀求功名的嘛……

孔融在危難之際,向劉備求救的時候,那孩子當即熱淚滿眶,孔北海竟然知道,世間還有我劉備這個東西啊……

孔融絕對是當世的名士,而且又是孔老夫子的第二十世孫,能得到他的賞識,自然是世人夢寐已求的,更遑論劉備這種織蓆販履之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