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王淑蘭繼續整理衣物。

這時外面院子大門傳來響動,倆人抬眼透過窗戶玻璃往外看,見是曉梅爸媽進了院子。

老兩口知道老譚明天回北京複查,今天過來看看。

曉梅媽帶了一袋子英子媽上回給拿的蘑菇。

蘑菇很好吃,當地人叫釘子蘑。泡好後形似釘子,黑褐色,吃起來非常滑膛,味道如雞肉,所以也叫雞味蘑。

這蘑菇只在每年農曆六月份有,過了六月份就沒了。起初村裡人拿它當狗尿苔,沒多少人採。後來有好事者採了拿回家吃,覺著美味,這才採起來。

說也神奇,胃腸不好的村民吃了後覺著非常舒服,繼續吃病症有減輕的現象,長年吃的話像老胃病、習慣性腸炎竟然都慢慢好了。於是這蘑菇便成了搶手貨,每年農曆六月家家婦女、孩子上山採,採了曬乾留著自家吃。

也有來收購的,給的價很高,村民們也有賣的,但不多。

英子媽拿來的蘑菇老譚和王淑蘭半個月吃沒了,王淑蘭胃沒毛病,只是覺著好吃,沒啥感覺。老譚胃有毛病,但天天吃中藥,有感覺也以為是藥管事了,不會想到蘑菇。

“都說這蘑菇治胃病,我歲數大採不了,你大哥這兩天在村子裡收的,你帶著回去吃,管它治不治病呢,當個菜吃。”曉梅媽說。

老譚趕忙道:“太謝謝了。”

王淑蘭把蘑菇接過來,說:“這蘑菇好吃,肉頭兒,拿它做湯好,趕雞湯了。”

曉梅媽說:“你做湯時往裡下點兒木耳和黃花菜,加兩個枸杞,大點蔥花,有味兒。我總這麼做,老頭子願意喝。

該說不道的打到這來肚子一直沒鬧過毛病,不知道是這蘑菇的事還是水的事,這的水好,生喝都沒事,不壞肚子。另外這水積酸菜還不爛,積出的酸菜才好吃呢。”

“是,酸菜好吃。”王淑蘭說。

這是曉梅爸開口說:“你倆明個兒走,晌午別做飯了,上我那吃去。我昨個兒叫工人套了個兔子,還有個山雞,來的時候你嫂子都收拾完了,晌午咱們喝點兒,頂算給你倆送行。”

老譚和王淑蘭答應下來。

送走曉梅爸媽不多大一會兒,英子媽來了。英子媽拿來兩隻殺好的小笨雞和一隻大鵝,還有一袋子粘豆包。

“複查完了你倆可回來呀,眼瞅著進臘月了,回來吃年豬。”英子媽說。

“嗯,複查完就回來。”王淑蘭笑著說。

“我看譚總沒事,瞅面相就瞅出來了,不像是有事的樣兒。”

“借你吉言。”老譚說。

“跟你說譚總,複查完趕緊回來,哪也別去,就在這兒養病。我們這山好水好空氣好,打我知道這的人就沒得癌症的,老輩人說是水土好,吃這的糧食喝這的水,不帶得那些亂七八糟病的。”英子媽說。

“好,複查完就回來。”老譚說。

“等你回來我就殺豬,咱們吃個喜兒,你不回來不殺。”

老譚忙道:“這可別,你該殺殺,萬一化療的話就得住院,年前回不來。”

王淑蘭也說豬該殺殺,別等。

送走英子媽王淑蘭有些感動,說多少年沒見著這麼熱乎的人情了。老譚說人在城市待的都沒人情了,別說上下樓了,住對面門見面都不帶打招呼的。

講人情還得是農村,你給他一塊磚,他能還你十片瓦。

倆人正說著向總進了院子,身後跟著一個揹著塑膠袋子的工人,袋子裡裝的全是剛打出來的胖頭、草根兒、大鯉子。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