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人生精彩無關生命長短(第1/2頁)
章節報錯
半個月來老譚和王淑蘭過上了平靜的農村生活。
老譚每天兩頓藥,都是煎好的袋裝湯劑,加熱喝了就行。
他把煙戒了,酒沒戒,每頓二兩靈芝參芪酒。王淑蘭打電話諮詢了老中醫後也不再阻攔,像老中醫說的,就算不治病只要心情舒暢就好,何況二兩酒對老譚來說啥都不算啥,無礙。
王淑蘭每天早早起來生火燒炕做飯。她起來的時候老譚也起了,把被褥疊好放進炕勤,然後下地穿鞋,帶上棉帽子出屋,到院子的東牆根兒那抱劈好的木頭瓣子進屋放到灶火坑旁。
王淑蘭在大鍋裡熬小米粥、煮雞蛋、熱饅頭和鹹鴨蛋,他把英子媽送來的鹹菜切上兩小碟拿到屋裡的炕桌上,然後把窗臺上盆裡的插蔥薅出兩根,去根扒好洗淨放在桌上,再到外屋地拿醬碗。
每到這時王淑蘭便心疼的說:“又薅蔥——”
“老嫂子那好幾盆呢,哪天再去端一盆。”他說。
倆人的早餐很豐盛,小米粥、煮雞蛋、鹹鴨蛋、鹹菜、饅頭、大蔥蘸醬,還有大蒜。隔兩天饅頭換成玉米麵大餅子,或者油餅,有時是手擀麵條。
吃過飯王淑蘭收拾碗筷,老譚把暖氣爐子添上煤,用爐鉤子把火捅旺,然後把水壺接滿水坐在爐子上。
接下來沏一壺茶,坐在電腦前一邊喝茶一邊看新聞。看半個小時新聞,然後開啟美篇瀏覽自己以前的作品,順便寫新東西。
寫的都是關於飯店管理的,也不會寫別的,這是他老本行。
王淑蘭把碗筷刷洗完畢開始收拾屋,一通收拾下來一個小時。收拾完了坐沙發上喝杯茶,休息一會兒,和老譚嘮兩句嗑兒。
每天這個時候是九點半左右,太陽暖和,倆人便出屋走走。去的地方很多,比如北山的滑雪場,南山下的農家樂,再不就到村子裡走街串巷,聽雞鳴狗叫、驢馬嘶鳴。
農家樂那裡有十多個蔬菜大棚,吃新鮮菜方便,到地兒現摘現買。離大棚不遠是魚塘,冬天魚塘封了,但裡面有魚,鯉魚、鯽魚、草魚、胖頭、嘎魚都有,吃魚也方便。
至於笨雞大鵝就不用說了,村裡家家有,想吃的話人家都是殺好了送來。
今天陰天,還有點起風,老譚和王淑蘭沒準備出去溜達。
英子媽提著兩兜東西來了,一個兜裡是牛肉,一個兜裡是四個大紅皮蘿蔔,還有自家曬的幹蘑菇。
“早上老王家殺牛,我割了三斤腰條和二斤屁股蛋,正好窖裡有蘿蔔,你給譚總做個牛肉燉蘿蔔。”英子媽對王淑蘭說。
“哎呀,太謝謝了。”王淑蘭趕緊道謝。
“這謝啥,嗨,我去晚了,要不然能買塊裡脊。”英子媽有些遺憾,隨後道:“這是夏天時我在山上撿的蘑菇,不咋好,但乾淨,我一個一個挑的。上門收蘑菇的來我沒賣,省思曬乾了給你郵去,這回正好,省事了,你給譚總做了吃,聽人家說吃蘑菇對癌症好,尤其野生的。”
王淑蘭看著牛肉、蘿蔔和蘑菇,心想不能白吃人家的,便要給錢。
英子媽急了,說:“這兩年家裡行了,不像頭兩年那困難。我們兩口子都在農家樂上班,她爸打更一個月一千五,我在廚房幹活一個月兩千,加一起三千五花不了的花。
家裡還有地呢,地裡是出不了啥錢,至少不用賣糧食吃。
家裡也沒啥花項,孩子大人填補點兒穿戴,買點兒醬油醋啥的,剩下的就是人情來往和給她爸看病花錢。大頭是孩子唸書,你給管了,這就減輕我們不少負擔。
不瞞你說這兩年不但不用借錢過日子了,還有點餘負呢。看我養的雞沒?往年哪敢殺了自己吃呀,都賣錢了,現在不用,不指著它賣錢,都留著自己吃。”
英子媽滿足的笑笑,接著說:“下個月進臘月門子就殺豬,不怕你笑話,打她爸腿折了就沒殺過年豬,每年過年就割那麼兩斤肉包頓餃子,孩子大人吃了算過年了。”
想起了心酸事英子媽眼淚就掉了下來,隨後趕緊擦掉,說:“看我,說這個幹啥,殺豬時你和譚總可得在呀,別走,吃新鮮豬肉。”
英子媽走後王淑蘭把牛肉拿出一半用水泡上,另一半放進冰箱,然後走進裡屋對老譚說:“今兒好,有牛肉吃了。”
老譚說:“看著沒,還是農村生活好吧,有人情味兒,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