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溫暖的,最斷不了的就是親情。

我們熟悉的莽漢寶利圖出了家,成了給人推拿治病的喇嘛,這叫當姐姐的蘇婭很是欣慰。雖然她不願弟弟做什麼喇嘛,更希望他娶妻抱子成家立業。

但那是弟弟的選擇,她尊重。尤其當弟弟給人治病的好名聲傳到呼市之後她十分高興,為弟弟感到驕傲。

當然,她也感激老譚,當初如果不是老譚的大人大量弟弟現在還在監獄裡待著呢。她不是忘恩負義的人,她的感恩方式簡單直接——儘自己最大能力努力工作。

老譚在中央廚房店待到下班,然後和楊志軍一起去了澤成冰煮羊。周曉梅沒去,她是今天上午從包頭回來的,三天沒進家想孩子了。

做餐飲的就這樣,沒黑天沒白天,照顧不上家裡,對孩子和愛人有著愧疚。

要不然餐飲業的離婚率咋這高呢,跟這有很大關係。

沒辦法,餐飲是特殊行業,它的特殊性在上下班的時間上就決定了。人家上班飯店人還在睡,等人家睡了飯店人才下班。好不容易休息了還得是禮拜一到禮拜四的不忙時間,依然和家人湊不到一起。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孩子上學的話一個禮拜說不上一句話很正常,有時甚至見不上面,見面也是下班後孩子睡熟的時候。

雖有誇張但不離實際,餐飲人幾乎都這樣。

五個直營店和兩個合作店的廚師長先後到了,人齊了開始開餐。

楊志軍總共點了三斤羔羊肉和二斤羊肋排,外加二斤手切的太陽卷。

人多坐的大桌,鍋也大,服務員往鍋裡足足加了兩桶冰塊,之後把切好的羔羊肉和楊肋排均勻的碼在冰塊上,然後加入紅酒和酸奶,毛蔥頭、芹菜段少許。

蓋上鍋蓋點火,十一分鐘後開鍋。

冰化水開,肉熟軟嫩,香氣四溢,這是冰煮羊的特點,也是其迷人之處。

冰煮羊的由來有著典故。相傳當年蒙古大軍西征時遭遇風雪,圍困數日斷炊少水,炊事官於是便把軍鍋裝滿雪,雪上鋪了羊肉,然後架在火上燉。

很多將士以為得雪化了再燉一會兒羊肉才能熟,哪知雪化水開羊肉竟然熟了,且比平時燉的好吃百倍,肉嫩糜香,入口即化,人間美味。

於是這種做法就流傳了下來,稱為“冰煮羊”。

冰煮羊亦是涮肉的一種,之所以好吃一在冰上二是選料,必須是當年生的羔羊肉才行,兩年以上的羊太老不愛爛,效果不好。

但要涮羊肉卷的話還是兩年的羊好吃,吃起來香,不是羔羊卷可比的。但一定得是純蒙古的草原羊才行,圈養育肥的白扯。

冰煮羊的調料和涮肉一樣,最好的還是野韭菜花,蘸著吃夠味兒,其他的都屬輔助,加多了吃不出肉香。

肉好了,酒也倒上了,楊志軍站起來說:“我提議呀,第一杯祝我三哥身體康復,這是最大的喜事。”

於是眾人紛紛附和。

“祝老大康復!”

“祝老大健康!”

“祝老大身體越來越棒!”

“”

老譚高興的舉杯,大夥兒一起幹了。

廚房人喝酒熱鬧,之所以熱鬧是因為下班晚,這個點下班除了喝酒也沒什麼娛樂活動了。逛商場商場關門,逛公園人家不讓進。

回家吧好不容易下的班,累一天了不如喝點兒呢。喝完了回家直接睡覺,也香不是。

當然了,年輕人的話精氣足,下班等於夜生活剛剛開始,豐富著呢,不到後半夜是不會睡的。

不多時老店廚師長劉廚端著酒杯站起來,說:“老大,我敬你一杯,一祝你身體康復,二謝謝你這些年對我的幫助照顧。

說心裡話我一直拿你當師父了,當初要不是你我早下崗了,沒今天。你病剛好少喝,我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