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周曉梅安排考察和學習的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黃鶴樓是武漢的嗎?”
“不是,北京的,在御和園那。”
在這裡說一下武漢的兩個老闆和鄭州明珠海鮮餃子樓的張立國。
武漢的兩個老闆分別姓任和孟,都是做飯店的,頭幾年生意好賺了不少錢。從去年開始生意下滑,倆人便想換個經營專案,便在上半年都把飯店兌了出去。
今年餃子市場好,倆人也考察了幾家,有幸在北京遇到了周曉梅,且參觀了阿巧,便決定和阿巧合作做餃子館。
只可惜阿巧今年不擴張,想合作得明年的,倆人也急不得,便想先考察一下阿巧在長沙的店。
明珠海鮮餃子樓的老闆張立國則是相中了阿巧的積分制管理,他覺著自家不好不壞帶死不活的現狀完全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便萌動了把自家管理人員送到阿巧學習的想法,把積分制管理學會,回去也這麼整。
參觀完北京阿巧五家店之後這三個人都沒走,在第二天先後找到了周曉梅。
於是周曉梅把劉洋的電話給了武漢的任、孟兩位老闆,跟他倆說去考察的話直接給劉洋打電話,她會安排接待。
對張立國的答覆是學習可以,並且呈歡迎態度。同時講了做積分制管理需要付出的代價——每年要拿出純利潤的百分之三十做支撐,否則做不成。
“積分制是好,但前提是老闆得捨得。”周曉梅認真的說:“任何好的管理模式都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紅口白牙畫大餅員工是不接受的。”
張立國猶豫著說:“但要純利潤的百分之三十也太高了。”
周曉梅笑了,說:“咋說呢,作為老闆,或者是企業經營者,都知道管理出效益這個理兒,所以也都在管理上下功夫、做文章。
但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任何模式都需要,這是事實。
企業由紅火到不景氣無外乎三個原因:
第一是戰略上的,對市場前景估計不足,無前瞻性,盲目樂觀的發展導致方向性錯誤。這一般都發生在老闆身上,如果老闆再固執點兒話就致命了。
第二是固步自封,總拿以前說事,從高管到中層到底層都這樣。用老百姓話講就是託大,市場都變化了還覺著自己是老大,且產品更新慢,服務意識弱,客人就餐體驗逐日降低,自然生意下滑。
第三是管理成本過高,這個過高是指管理者不作為而造成的企業內耗,估計你家現在就這個現狀。”
張立國眼睛亮了,信服的連續點頭。
周曉梅說:“同樣是成本,你家花在管理上的錢不比積分制少,你只不過沒算過。”
張立國說:“是這回事。”
周曉梅說:“張總,你真想做積分制管理的話我勸你先別急,最好在這多待兩天好好看看。積分制是個系統,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
和我家的幾個店長嘮嘮,再和員工聊聊,看看他們住的寢室,包括吃的用的玩的。
呵呵,別誤會,絕對沒顯擺的意思,我是想既然想做就自己先整明白了,看適不適合你家,沒別的意思。”
張立國誠懇的說:“太感謝周總了,我也正想多待幾天,好好學習學習。”
周曉梅說:“咱們互相學習。”隨後道:“張總要派管理層學習的話別來北京了,直接去省城總部,那裡有培訓中心,方便些。”
張立國問:“譚總在省城嗎?”
“沒有,估計兩個月後能在。”周曉梅說。
張立國雖有些遺憾,但還是很高興,同時也被周曉梅的大方誠懇、開誠佈公的態度所折服,羨慕阿巧有這樣有能力的執行總裁。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