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的餃子市場確實好。拿省城來說,知名的老餃子館老邊、洪記、福記、綠江春、王厚元這五家平均日營業額上升近萬元,尤其洪記,單店單日營業額達到了十五萬,叫人羨慕。

阿巧、年初一、清和傳家、喜家德這種連鎖型小餃子館屬於第二梯隊,效益也都顯著提升。由於店面面積小,單店營業額沒法和老邊、洪記那樣的老店比,但勝在店面多,全加起來一天也不少賣。

由於市場好,整個省城上半年大大小小的新開了上百家餃子館,這還不算那些改頭換面的飯店,全加起來的話有幾百家。

省城這樣,其他城市也是如此,餃子館一時火爆異常。

老子講:欲弱之必先強之,欲取之必先予之。

這是老話,老話必有老理,只是人們在利益和好處面前常常看不到這點,喜歡既得利益和投機,不願做長遠打算。

其實餐飲業的利潤一直是持平的,哪來的那些暴利,有的話餐飲人都發家了,全世界的人都得幹餐飲。

凡是道理相同,拿一塊石頭往高出扔,石頭上升到最高點必然下落。

股票的上升下落也是拋物線的,和扔石頭的軌跡一樣。

想要石頭一直上升,除非力氣無窮,有如神話,可這樣的力氣世間哪有?倒不如省些力氣,給石頭持續加持,不求最高,但求平穩。

那麼開飯店到底賺不賺錢?

賺錢,但得會開。

還是那句話,開飯店和做人一樣。

做人厚道、德行好,朋友就多。反過來開飯店講誠信,真材實料好味道,價格公道童叟無欺,笑著迎喜著送,客人就多。

好地點還得好經營,好經營還得好人品。

好專案還得好操作,好操作還得好流程。

任何菜品、服務的營銷到最後都是品行的營銷,無一例外。

任何好的流程都建立在標準之上,而標準取決於人,好人好標準,壞人無德行,哪來標準。

你看吧,不管大店小店,做不長的、黃的都是那些德行差的、被自己員工罵的老闆,雖不絕對,但也十之七八。

等那些好德行的老闆都賺錢了,原因簡單——員工說好,客人說好,同樣的掙錢、花錢,為啥不到這來。

商人逐利,利分好壞,猶如盜亦有道,就看怎麼做了。

老譚不是聖人,說白了就是一普通廚子。叫他的思想多高尚那達不到,做到今天的這個程度,只求問心無愧而已。

八月初,老譚在給蘇州各店的管理層做了培訓之後,然後來了青島。

接他的是唐姐、趙姐,還有一個男的,五十歲上下,是趙姐現在的男人。

老譚和趙姐十年未見,見了面都十分激動,想說的話一時間不知從何說起,互相看著,眼裡喜悅。

趙姐相貌上沒咋變,還那樣,但比以前精神了,有了成熟女人的韻致。

老譚上前擁抱了趙姐,此時此刻只有擁抱更解思念,更能表達彼此間的感情。

趙姐流了淚,欣喜的看著老譚,上下打量著。

“跑哪去了?咋才來找姐,”趙姐說,拿手擦著眼淚。

趙姐的話叫老譚心裡一陣熱,傻笑著說:“這不來了嗎。”

“咋這胖了?”

“吃的,在飯店吃的。”

“少吃點,太胖不好。”

“嗯,聽姐的。”

“還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