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吐舊納新(第2/2頁)
章節報錯
賈老爺子拿出了松針酒,老譚把靈芝參芪酒也貢獻出來,一起吃了頓豐盛的晚餐。
在飯桌上賈老爺子說了這裡的規矩,七個人一聽就明白,並且在來之前也瞭解了,王建國當場做了人員安排。
王勝利和李國華負責挑水,李霞、杜桂梅做早飯,李豔景和袁芳負責給老譚幫廚,同時和他一起上山撿柴火。
王建國說:“我們走過不少地方,別的地方都是交錢住客房吃客飯,還有時間限制,不能超過五天。那些地方說是在大山裡頭,其實都商業化了,喝口水都要錢。
咱們這地方我們是從網上知道的,有個在這待過人把照片發到了網上,詳細介紹了這裡的情況,我們是慕名而來,一直想找這樣的地方呢。”
四個女的中歲數大的李霞有些擔心的說:“我們從呼市下的火車,往這來的時候僱的中巴,沒來得及買太多菜,米麵也少,也就夠一個星期的”
老譚說:“吃的不用擔心,我帶的米麵油夠咱們吃一個月的,肉也夠,今天我朋友又送來不少。至於青菜不用擔心,隔三天有專車下山採購,把錢給他們就行。
你們來時應該看著剛進山的那個村子了,菜都是在那買,純綠色,吃著放心。”
第二天早上,老譚引著王勝利和李國華去東溝挑水,賈老爺子引著王建國、李豔景、袁芳上山撿柴,姜老太太領著李霞、嶽桂梅做早飯。
王勝利和李國華是第一次挑水,老譚沒叫他倆挑滿桶的,而是一桶水分兩個桶裝,這樣既不容易灑還輕快。
“你倆循序漸進的來,別一下子累著,六十多歲了,不比年輕。”老譚說。
“是呀,多少年不挑水了。”
老譚挑著滿滿的兩桶水在前面走,倆人在後面跟著。
早上空氣清冽,吸入腹中清爽。
向陽的山坡上稚嫩的草芽已經拱出地面,夾雜在枯草之中,遠望去一片青一片黃,有了春意。山桃樹枝丫泛青,拱出的花骨朵像青色的豆子,中心透著一絲粉色。
老譚擔著水,步子輕鬆。細看他的步子和呼吸極有規律,一呼一吸正好四步,兩步一吸兩步一呼,肩膀上的扁擔恰好兩顫兒。
自打在老喇嘛那學了呼吸吐納的法門後,老譚練了一個星期,現已融會貫通,挑水時找到步子和呼吸之間的節奏,倍覺輕鬆,不再氣喘吁吁。
他在前面能夠清晰地聽到後面倆人的腳步和呼吸聲,走出一段路後聽到倆人的呼吸急促,有了上喘時及時停下,叫倆人歇歇。
“累吧?”老譚笑呵呵的問。
“有點兒。”王勝利一邊擦汗一邊說。
老譚說:“慢慢來,鍛鍊鍛鍊就好了。”
李國華說:“是,主要是缺乏鍛鍊。”
老譚點頭,隨後說:“我教你倆一個呼吸的方法,一會兒你倆試試,看是不是輕快點兒。”
於是老譚便把自己的兩步一吸兩步一呼的方法說了出來,等倆人再次挑起擔子後試著練習。
倆人開始找不好步伐和呼吸的頻率,有點錯亂。走出一百米後漸漸跟上了,步伐和呼吸達到了一致,頓覺輕鬆,直到走出和第一次歇息時同樣的距離才感覺到累。
再次歇息時老譚說:“早上空氣好,太陽初升,陽氣上長陰氣下沉,是吐舊納新的最佳時機。晨走、晨跑和挑水都是運動,道理相同,掌握好呼吸和運動的節奏,兩者達到平衡,往往事半功倍。
修佛、修道講究的吐舊納新就是這個,所謂的法門就是規律,規律找到了堅持下去,形成習慣就好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