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感悟(第1/2頁)
章節報錯
賈老爺子顯然是碰著了懂酒之人,高興中帶著驚訝的問:“喝出來了?”
老譚說:“嗯,喝出來了。”然後接著道:“松針釀酒是古法釀酒的一種,常喝松針酒有助於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滋養心腦肝腎血管。
酒書有云,常飲松針酒有助於過濾血脂、舒筋活血、理氣和胃、平補陰陽。老年人喝了可以進行機體檢修, 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週期。
只是現在會用松針釀酒的不多了,大多是和您老爺子這樣泡酒的,泡酒效果減半,缺了益壽延年的功效。”
賈老爺子禁不住頷首稱道:“看來你很懂。”
說著要給老譚再倒一杯,老譚趕忙攔住, 笑著說:“謝了老爺子,我血壓高,喝不了這個,嚐嚐即可。啥時候血壓正常了再喝,它可是促進血液迴圈呀。”
老爺子恍然,忙道:“抱歉了抱歉了。”說罷自己倒上一杯,享受般的飲了一口,說:“我打年輕時就好酒,幾乎是無酒不歡,因為這常挨老伴兒的訓。
那也沒管住,現在老了喝得少了,不再貪杯。來時見這山上松樹蒼翠,松針極好,便採了些泡酒,這是第二壇了。每天不多喝,早上一兩,中午一兩,晚上二兩。”
老譚說:“這就行,按您這歲數一天四兩正好。按理說早上不該喝酒, 早上先是卯時,大腸經當令, 乃是地門開之際,應排出體內垃圾。隨後便是辰時,胃經當令,隨陽氣長而進食,以補營養,忌飲酒。
俗話說早上喝酒一天醉,確實這樣。酒精隨吃食進入血液,麻醉神經腦袋,自然迷糊,飄飄欲仙。但像您這樣只喝一兩無妨,尤其是松針酒,舒筋活血過濾血脂,有益無害。”
賈老爺子聽的高興,心情大爽,為給自己找到早上喝酒的依據而眉開眼笑。
吃罷早飯七人各自回屋,姜老太太告訴老譚大家和廟裡的僧人一樣,每日兩頓飯。早飯過後自由活動, 可以去大殿靜堂打坐誦經, 也可到山上游走, 亦可在自己的屋裡做自己的事, 沒人打擾。
晚飯是昨天那個時候,菜自然由老譚做了。
老譚回到房間後燒先把藥吃了,然後泡壺茶,開啟電腦連上網,看了會兒新聞。網路不好,時卡時斷,也就關了。他感到雙腿發酸,知道是上山累的,便上床休息。
一小時後老譚從床上起來,出了香客房來到寺院,向知客僧借了本金剛經。
之前他讀過金剛經,只是泛泛,想借三個月的養病時間再讀一遍,細細研磨。
他不是虔誠的佛教徒,甚至不信佛,只是喜歡佛文化,願意研究。大德說他與佛有緣,估計也是因他不信佛反而看得更清的緣故。
他認為中國三大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佛家修性,道家修心,儒家修身。
學佛叫人放下,學道叫人清淨;學儒叫人做人。
儒釋道雖是三家,亦有相同之處,不能著魔迷信。
佛教發源於印度,昌盛於華夏,揚名於四海。
何謂佛?佛即是人,人即是佛,只看痴迷與醒悟而已。
老譚拿了金剛經沒馬上回去,而是進了大殿靜堂。
靜堂中香菸嫋嫋,姜老太太、青島唐姐、陶氏兄弟在打坐誦經。老譚看了看沒打擾輕輕退出,隨後出了寺院回到客房。
到房間不久一個年輕喇嘛過來喊他,說是閉關的老喇嘛叫他過去一趟。他有些納悶的問:“師傅不是在閉關嗎?”
年輕喇嘛說:“是在閉關,只說見你。”
“在哪閉關?”老譚問。
“跟我走,我領你去。”
年輕喇嘛前面帶路,老譚後面跟著再次進了寺院,繞到了大殿後。原來大殿後有一山洞,大殿把山洞擋住了,不繞過來發現不了。
洞口很高,砌有門廳。
老譚隨年輕喇嘛推門而入,裡面是間靜室,陳設簡單,一床一桌一櫈,幾件日常用的東西,外加一個供桌,上有香爐,香爐中燃著香。
靜室裡側還有一門,年輕喇嘛推開後叫老譚進去。
老譚狐疑著往裡走,心想這應該是老喇嘛的閉關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