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古毅要做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月三十一日和十一月一日,這兩天週末,分別是萬聖夜和萬聖節。
省城“金秋餃子節”在這兩天舉行。
阿巧餃子館以無可爭議的實力與技術獲得了兩塊貨真價實的金牌,被評為“最具實力的餃子館”。
餃子節結束的當天,豔華邀請各位評委到店裡吃飯,表達謝意。同時被邀請的還有省城“福記餃子館”和“洪記餃子館”的劉總、李總,以及遠道而來的哈爾濱餃子館的喬總,還有幾位餐飲同行。
王總王淑蘭和古毅也來了,他倆主要是感受一下餃子節的氣氛,為自己選擇的正確性加油。
這次能獲得金牌,功臣當屬王紅,她沒想到自己能力壓群雄,勇奪桂冠。到現在還有些恍惚,覺著不是真的。
但金牌確實到手了,沒送禮,也沒拉關係,完全憑實力拿的。
晚宴上,由於都是做餃子的,話題也就圍繞著餃子進行。
餐飲協會主席張老對餃子頗有研究,他對當前的餃子市場做了分析。
“餃子市場大,有潛力。目前來說是三分天下。首先是傳統餃子。”說到傳統餃子張老看了眼福記和洪記的兩位老總,這兩位是傳統餃子的代表。
“傳統餃子佔據主導,省城定數你們洪記和福記了,以前臨江軒厲害,現在臨江軒解體了,有點可惜。老劉,你們福記現在全國有二百多家了吧?”
福記劉總說:“二百三十四家,全是加盟的,直營店現在就中街一家,其餘的都不做了。”
“你劉老闆會做買賣,坐家裡數錢。”張老開玩笑道。
其他人都笑起來。
“其次是新發展起來的快餐式餃子,這得說喜家德厲害,短短几年時間已經做到全國連鎖,快三百家了。”張老繼續道。
“清和傳家也不錯。”洪記李總說。
“清和傳家也行,有後來者居上的架勢。”張老說。
“嗯,他家的蝦仁餃子申請專利了,做的確實不錯。”一位評委說。
“這回餃子節喜家德和清和傳家都沒參加,咋回事?”另外一位評委問。
張老有些遺憾的說:“他們走的是快餐路子,並且都是加盟店,店小,一個店就那麼幾個人,參加不了。”
然後接著說:“除了傳統餃子、快餐模式,就數譚總的小餃子館了。這個模式好,既保留了傳統,又追趕潮流。說餃子館也行,說小酒館也行,把咱們東北的餃子酒演繹的淋漓盡致。俗話說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吃餃子不喝酒,權當餵狗。”
大家笑起來。
福記老闆劉總問老譚:“譚總,聽說阿巧已經開到呼市了?”
“嗯,現在是三家店,還有三家合作的。”老譚指著王淑蘭說:“王總是我們呼市那邊的合夥人,也是我們集團西部地區的總代理。”
王淑蘭禮貌的衝大家微笑。
“西部總代理?既然有西部的,東部的也有吧?”哈爾濱餃子的喬總問。
老譚說:“不能說是東部,只是省城周邊的,那個小夥兒”
張向東向大家微笑示意。
“我們只敢做省城周邊的,北邊有你喬總在,不敢越界。”老譚開玩笑道。
喬總是個爽快人,典型的東北人性格,笑道:“啥越不越界,都是東北餃子,一家人。我家準備南下,現在東北菜在廣州那邊挺好,尤其是鐵鍋燉,非常受歡迎。餃子也行,就是沒正經八本的,我準備先開兩家看看。”
“行呀,好事。”老譚說。
“一直是廣東菜北上,壓的咱們東北菜抬不起頭,現在咱們餃子南下,也當一回過江龍。”喬總豪氣的說。
“大力支援!等我從呼市那邊站穩腳也南下,但不跑那麼遠,第一站在蘇州。”老譚說完看了古毅一眼。
古毅顯得很興奮,這倒不是因為被點名,而是被現場氣氛刺激了鬥志,想要大幹一場。
他也確實得乾點啥了。
四十已過,半生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