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過年安排(第1/2頁)
章節報錯
年在每個中國人心中是團圓,喜慶,祥和,回家。
年是溫暖而溫馨的,但餐飲人怕過年。
每當過年的時候,都是餐飲人最難受的時候。
回不了家——
我們在影片中看到一個小女孩,臉上帶著淚珠給當廚師的爸爸打電話:“爸爸,今年過年回家嗎?我想你了。”
爸爸強忍著淚水說:“回,一定回,爸爸做完菜就回”
電話落下,小女孩歡天喜地,爸爸拿圍裙擦一把臉上的淚水,愣愣的站一會兒,然後上灶臺繼續炒菜。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超過一千萬人奮鬥在餐飲戰線上,每年過年,近八成回不了家。也就是說,有八百萬個家庭的孩子等著爸爸、媽媽回家過年,有八百萬個父母盼著兒子、女兒回家
餐飲人苦呀。
針對這種情況,豔華、老譚決定,從今年起,把員工家屬接到飯店過年,所有費用飯店承擔。當然,這是一筆不小的花銷,都是純利潤。但該拿的得拿,不能心疼。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是沒了把飯店當家一樣的忠誠員工,那飯店離黃鋪也不遠了。
實際上,除了本市員工,外地員工家屬能來飯店過年的不多,也就三分之一。那些不能來的家屬非常感激老闆的關心體貼,都打來電話表示感謝。
老譚決定回家過年,可是林燕回不去,她得三十下午才能休息。
兒子家恆在奶奶過生日的時候就回去了,過完年回來。兒子不在家,林燕決定回孃家過年,這叫老譚很不樂意。
倆人要是三十下午一點出發,到北票老家是晚上六點,不算晚。當然,去林燕媽家近,一個多小時就到了。
另外林燕初三就得上班,老譚合計回北票確實不現實,自己回去又不是那回事,於是決定在省城過三十,初一回林燕家,去看岳母,初二回來,過了初五回老家看望母親,然後和兒子一起回來。
之所以這麼決定,一是有兒子在家陪母親,老太太過年也有意思,自己不回去也能理解。二來有員工家屬在飯店過年,三十晚上陪一陪是那個意思,要不然員工過年不回家,在一線奮鬥,他這個當老總的回家過年也說不過去。
還有,他也想趁這機會和林燕單獨過個年,緩衝一下。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倆人就是常年不在一起,有些生了,沒啥原則性衝突、錯誤,也都沒在外面找人,對家和孩子是一致的,沒必要鬧的關係緊張,像陌生人似的。
直到現在他也不認為林燕有外心,要和自己離婚,只不過話裡話外透著不喜歡過夫妻生活,連想都煩。
老譚想不過就不過,反正這些年習慣了。當然,不想是假的,正常生理需求,誰也別說誰,都一樣。總不能因為這個和媳婦離婚,說出去丟人。
他的過年打算林燕同意,並且答應三十晚上和他一起去飯店與民同樂。也就是說這將是一個很愉快的春節。
要過年了,按理說應該忙,但啥事都安排好了,什麼事都有人去做,也清閒。
人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容易想家,想父母親人,想老朋友。
這幾年老譚雖然忙,但每回回省城都和老鄰居李哥、王明,還有小鳳、忘年交劉哥在一起吃個飯,敘敘舊。他不在的時候,這些老朋友也常去餃子館捧場。
多少年的交情了,到啥時候都斷不了。和他們雖然不是同事,也不是合作伙伴,但談得來,處得久,已經超越了朋友界限,成了兄弟、知己。
我們記得,老譚和劉哥相識在麻將社,倆人先是酒友,然後喝酒喝厚了,成為忘年交。老譚正是透過劉哥才認識了燕子,認識了燕子才有了和失聯多年的豔華重逢,而有了今天的阿巧。
似乎是冥冥中上蒼的安排,如果按宿命論講,這是一場因果。
鄰居李哥、王明倆人在飛機廠工作,阿巧第一家店能起來,吃飯的人能那多,和他倆不斷從廠內拉客是分不開的。
雖然現在的阿巧已不需拉客,但當初確實是這些朋友捧起來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到啥時候都應該感恩。
這些朋友中小鳳是唯一女性,別看是女的,但絕對夠朋友,許多事做的老爺們都佩服。說實話,她在三臺子有一號,很多社會大哥都給面子,見面都叫一聲“鳳姐。”
她沒少捧場,隔三差五的領朋友過來,以至於朋友都以為她在裡面有股份。她朋友都是阿巧主道,她朋友也多,幾大區都有,手裡拿著阿巧的會員卡,到哪個店都吃飯。
今天臘月二十八,老譚給他們一一打了電話,約在中午一起聚聚,地點選在離劉哥家近的赤山路店。
老譚先到店裡安排好飯菜,時間尚早,在前臺找個位置坐下,悠閒的看著員工幹活。對他來說這樣的時光少有,突然有了倒覺著新鮮。
店長圖雅琪琪格因為和華清的麻糊事,不好意思面對老譚,在吧檯前站著,有些拘謹。
老譚沒想那些,見她站著便招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