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小鳳隱疾復發(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天後,魏建設安排的五個殘疾人過來了。
三女二男。
兩個女的三十多歲,腿有殘疾,被安排去包餃子。一個女的聽力有障礙,帶著助聽器勉強聽到,做了保潔員。
兩個男的都四十多歲,一個左眼失明, 安排去煮餃子,一個右腿瘸,安排去廚房打雜。
老譚叫小鳳跟這五個人都簽了勞動合同,主要是給一個心理保障,不叫他們以為是應付他們,幹幾天就給打發了。
“還有,跟員工講他們是殘疾人,幹活可能不立整,多帶帶。主要是別拿話擠兌, 別瞧不起,都是人,一起幹活互相幫襯著點。”老譚說。
“嗯,知道了。”小鳳道。
阿巧的員工還是很好的,對五個殘疾同事都很同情和包容,以至於後來這五個人一直在阿巧工作,非常穩定。
安排完五個人之後老譚陷入了很長時間都沒有過的一種思考。
怎麼說呢,在這之前,他在電視或者新聞上看一些有良心的企業家為社會排憂解難,接收有殘疾的人到企業工作的報道。看這些報道的時候他有觸動,但沒想過自己去做。
原因很簡單——認為自己沒那個能力,那都是大企業家乾的事。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覺著這樣做有作秀、顯擺的意思。不就是招收幾個殘疾人嗎,還新聞報道,咋地?人家不幹活呀?
這是他以前的想法。
三天前答應魏建設的時候他也是這種想法,之所以答應一是講哥們義氣, 魏建設碰到難處了他必須幫忙, 何況安排幾個人到飯店幹活不啥難事,儘管是殘疾人。
二是他聽出來只要答應接收殘疾人到飯店工作,魏建設就能給爭取一個名優民營企業的名額,這是最主要的,也是商人著利的本性。
可是當今天面對五個殘疾人的時候,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他在五個人的眼睛裡看到了期待的希望和喜悅,還有不敢確定的怯弱神情。那眼神似曾相識,和多年前在濱海街頭,自己將要把手裡的錢給小慧母親時小慧母親的眼神一模一樣——喜悅、看到了活的希望、又怕這希望失去
喜悅中帶著怯弱與忐忑
他當時腦袋裡震了一下,覺著自己做的事非常正確,不這麼做都對不起良心。
這是他當時的真實想法。
當五個人簽了合同,滿臉喜悅的給他鞠躬致謝的時候,說實話他感到了慚愧。
自己經常講,一個好的企業是給員工以希望的。還舉例說明:一個小飯店僱兩個員工,就有兩個家庭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一個髮廊僱三個洗頭妹,就有三個家庭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說了,也做了,但也遺落了什麼。
說實話,他此時沒有想到高尚和偉大,而是想到了責任,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們姑且把他此刻的感悟稱之為思想的昇華吧,這對他以後的人生能起到很大作用。
安排去包餃子的兩個女工由於腿腳不便,孟夢給她倆量體裁衣,找維修工做了兩個高腳凳子,這樣她倆可以坐在凳子上操作,省不少事。
聽力有障礙的女工安排到老店當保潔員,韓軍也給了特殊照顧,奈何她確實很難聽到,最後給調換了崗位,去廚房摘菜。這個崗位適合她,她也願意幹。
左眼失明的男工煮餃子不錯,都說一個眼睛的人瞅啥準,還真那回事,打他煮上餃子後沒帶錯過一個單子,少了不少客訴。
在廚房打雜、右腿瘸的男工在行動上多有不便,後來被調到庫房做了庫管。
二零一八年九月十八號,先動工的店面開業。
二十八號,後動工的店面開業。
至此長沙有了四家阿巧餃子館。
時間轉眼到了十月份,中國的北方此時已是秋天,山間、田窪裡的莊稼熟了,有彎下腰的金黃穀穗,有露出半截金燦燦粒子的玉米棒,有開夾的黃豆,有火紅的高粱谷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