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管理者,一定要記住這三條。是企業制度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企業利益的創造者和維護者;企

業文化的締造者和傳播者。

在管理中,切記不要把自己放在執法者的位置上,要多鼓勵少批評,多幫助少訓斥。

記著一句話,當你激勵的時候,收穫的是合格的員工。要學會表揚,看人好的一面,讚許能讓一件正確的事持續的延續下去,並越做越好。

作為管理者,要有三個心態;

一是隨喜心。快樂是能夠傳播和感染的,誰都願意和樂觀的人在一起,嚴肅代表不了威嚴,員工更喜歡渾身充滿快樂的老大。

二是同情心。人之初性本善,學做好人。一個具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管理者心胸保證寬廣,心胸寬廣了才能包容,才能帶團隊。

不是有那句話嗎,說管理者是廚房裡的折籮桶,好的能裝壞的能盛才行。這就需要有同情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心善為先。

第三是上進心。說句不好聽的,管理者不學習、不上進、不嚴格的要求自己,那叫缺德,缺大德了。咱們都不學習,還整天介兒大張旗鼓的招聘,招來的員工跟著上哪去呢?

有一天咱們下崗了,不都得下崗?

任何一個來應聘的員工都不是奔著下崗來的,和咱們應聘的時候一樣,想有份穩定工作,掙到養家餬口的錢,學點手藝養活自己。

這是我們要做的”

老譚的培訓很實際,也很生動,每次培訓大家都很受教。

第二天上午,老譚著青衣穿布鞋,一身素雅打扮,拿了酒菜和煮好的素餡餃子,來找觀音寺大德喝酒聊天。

大德彷彿知道老譚要來,早早通知知客僧謝絕旁人來訪,專一的等老譚。

倆人見面,沒那些面子上的客套,相互行禮後便擺下酒菜餃子,邊吃邊聊。

“你這三花酒是越調越純了,雪蓮素雅,菊花清淡,山桃清香。”大德品了一口說道。

老譚微笑,“這是我單獨調的,存一年了,一直想找你喝,也沒倒出時間來。”

大德看看老譚喝的酒,說:“你還是愛喝燒酒。”

“習慣了,好這口,有酒味兒。”

“酒順而飲,習以常之,五穀而釀,辣而不燥,醉之四體,心明靈臺。”

“沒到那境界,嗜好而已。今天倒想一醉,可惜你這不留酒鬼。”

倆人相視而笑。

半壺酒下去,大德看著老譚的印堂說:“你得歇一歇了。”

“有歇的打算,今年把長沙穩定了,明年開始歇息。”老譚說。

“把胳膊伸過來,我給你號號脈。”

老譚抬起右臂,把袖子往上挽了挽,露出腕部伸了過去。大德三指搭脈,側耳閉目,認真的聽起來。

三分鐘後,大德抬指示意老譚換手。老譚撤回右手,把左胳膊袖子挽起,伸了過去。

又是三分鐘,大德抬起手睜開眼睛,說道:“肝肥大,腎耗損,胃疾。”

和北京老中醫說的差不多,老譚問:“是不是喝酒喝的?”

“不全是。”大德說:“人有七情,喜、怒、哀、樂、悲、恐、驚,七情對應五臟,心、肝、脾、肺、腎。

喜極傷心,努極傷肝,憂思傷肺,驚傷脾恐傷腎,都是相對應的。你是肝火盛,思慮重,過於勞心,透支身體,積勞成疾。”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