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我是慧兒(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間轉眼到了八月份,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這時節不管南方北方,都籠罩在炎熱中。
阿巧按著自己的速度發展,北京開了三家,蘇州八家,其中一家是商超店。呼市六家,包頭三家,杭州兩家。最多的還是省城,十二家。
老譚雖然還是總裁,但大部分工作是周曉梅在做,他在幕後指揮。按他這個年齡沒到退居二線的時候,但接班人得培養了,說句實在話,他確實累了。
豔華已是五個月身孕,如今在家待產,老鄧精心伺候著,很少到飯店和總部來。
燕子、張宇依然是神仙眷侶,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不問政事。
張麗和老黃已經正式交往,倆人雖然沒住到一起,但也快了。
老譚和林燕還是和以前一樣,不冷不熱,各過各的。倆人坐一起談過一次,不怎麼和諧,雖然沒上升到離婚的高度,但比以前更有距離了。
年初老譚答應陪小慧一家三口回湖南省親的,八月末,王淑蘭給新店開完業,想出去放鬆放鬆,便陪著老譚一起去,權當旅遊。
小慧和媽媽從老家出來的時候四歲,現在二十四,一晃兒二十年過去了,家在腦海裡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但她知道家在哪,那裡埋著自己的爸爸,媽媽臨終前囑咐過,叫她有了孩子後一定要回去給爸爸上個墳。
家裡還有其他人嗎?有,但記憶模糊,那時候太小了。
媽媽活著的時候說她有個叔叔,但對她們不好,娶的嬸子厲害,沒少欺負她們孤女寡母。媽媽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姐姐外嫁,弟弟是換親,也就是媽媽嫁了爸爸,爸爸的妹妹嫁了舅舅。
舅舅結婚後兩口子出去打工,沒了訊息。
記憶中的家在大山裡,二十幾戶人家,全村人都姓趙,村子叫趙家灣。
回家的路是媽媽告訴的,所在的縣是益陽。
益陽老譚熟悉,當初考察“米湯味道”的開放式廚房時和張麗一起來的。那時米湯味道是四家店,現在深圳、貴陽都有分店了,發展的非常好。
一行人在長沙沒做停留,當天下午到了益陽。到益陽已經四點,去趙家灣來不及了,找了家賓館住下,準備第二天趕早上的小客過去。
晚飯自然是在米湯味道吃的。做餐飲的就這樣好,五湖四海交朋友,到哪都能吃著飯。當年的經理王政如今是區域經理,和老譚一直有聯絡,老譚來了自然是盛情款待。
聽說老譚他們第二天去趙家灣,準備派車去送,被老譚婉拒了,不想欠太多人情。
第二天早上七點,四個大人帶個孩子坐上小客向趙家灣進發。
小客駛出市區,開上平坦的縣級公路,半小時後進入盤山道,駛進大山。
南方的山和北方的山有區別的,南方山的綠色從山底直達山頂,層層疊疊。山峰秀氣,各自挺立,相隔不遠,遙相呼應。
北方的山大多以山脈存在,遠處看好幾個山頭,近了瞅一脈相連,只不過在半山腰分了家。且多為石山,綠色覆蓋了大半山腰,再往上是灰色山頂,山石林立,蒼鷹盤旋。
小客在僅容兩臺車並行的彎曲的山路上緩慢爬行,爬到半山腰時已繞了半拉山,然後下坡,依然彎曲依然緩慢。
過了一座山,隨後沿著山底的河道前行,接著又翻過一座山,前面出現一個鎮子。鎮子不大,叫千戶鎮,趙家灣歸這裡管。
小客停下,下去四個老鄉後沒再上人。接著前行,穿過鎮子後柏油路變成了砂石路,小客開始顛簸著爬山下坡,在中午時分到達了趙家灣。
老譚他們下來後小客調過頭準備往回開,老譚問司機下午有回益陽的車沒,司機說沒有,想回去只能等第二天八點從千戶鎮過來的小客,一天一趟。
老譚嘆了口氣,有點後悔沒叫王政派車送他們了。
站在路口,前面就是村子,二十幾戶人家稀稀落落的依山而居。
“小慧,有印象沒?”老譚問臉上帶著激動與迷茫的小慧。
小慧站在那,使勁搜尋著兒時的記憶,喃喃的說:“是這就是這,有印象。”
“還記著你家在哪不?”老譚問。
“我家好像在山坡上,村後頭,那有口井。”小慧指著村後的半山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