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資助(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再次懼之,再次辱之。
這是道德經裡的話,說的是當領導的幾個層次。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似乎忘了這些,對老莊的清靜無為飄飄欲仙也頗有微詞,覺著消極。其實任何事情都有正反面,古人的智慧非我們所能及,要不然孔子老人家也不會說老子如龍在淵,見首而不知其尾。
愚見,所謂無為是不為自己為,和無私一樣,是故無私故而成其私。與無爭亦同理,是故無爭,故天下莫之與之爭。
說實話人都是自私的,尤其做了領導,掌握的資源豐富,不為自己謀點私利說出去都沒人信。
換句話說,像萬軍這樣想著給老百姓辦點實事的人不多。
雖不多,但確實有。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我們心裡的良知和熱情才被點燃,看到的才是美好。
筆者是農村出來的,對農村生活和村幹部的所作所為非常瞭解,說句不好聽的,十年前,百分之八十的村子最富的、房子最好的都是書記、村長家,這很說明問題。
當然,現在情況不一樣,富的都是有能耐有頭腦的,村幹部想不作為都不行,老百姓眼睛盯著呢。現在說農村比城市好,很多城裡人願意往農村去,也很說明問題。
舒心爽氣的說句話,還是國家好呀。
王淑蘭被萬軍感染,做了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有意義的決定,為之有了激動和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好像心被洗滌了,乾淨起來。
和萬軍吃過飯後,不由自主的給周曉梅打了電話,電話裡她帶著激動的心情描繪了美麗谷的美麗,說了準備資助一個小丫頭上學的事,並極力邀請周曉梅來赤峰和她一起參加美麗谷小學的開學典禮,當然,理由是參觀和欣賞美麗谷的美麗風景。
人吶,不知道啥時候會變。
一句話,一個音樂,一個瞬間,只要觸及了內心深處的善良,都會改變一個人。
生活在噪雜塵世中的我們,都經歷過感動的瞬間,那一刻也曾想過改變。只是感動的瞬間消失後,熱情也隨之變冷,看著眼前不如意的日子又恢復到了往常。
所以,我們討厭著目前的自己,咬著牙說改變,一覺過後還是昨天。
強大的生命包裹著弱小的自己,歸根結底是沒意志,沒改變的決心與勇氣。
張麗第二天接了周曉梅,倆人先到總部和豔華見面,三個人熱鬧的嘮了半天,然後吃飯。由於高興,張麗不聽勸阻,破例喝了瓶啤酒。
聽周曉梅說去赤峰的原因,尤其聽了她轉述的王淑蘭描繪的美麗谷的風景,豔華和張麗都有些動心思,想去看看。
“你倆把家裡事安排安排,跟我一起去得了,就當去旅遊。”周曉梅慫恿道。
“家裡倒沒啥事”豔華說著看向張麗。
“想去?”張麗勾引的問。
“想。”
“那就去,我安排一下。”
張麗給張向東和小鳳分別打了電話,把要做的事交代一番,便和豔華跟周曉梅在第二天一起去了赤峰。
這是一個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很窮的家。
三間土房,和左鄰右舍的磚瓦房格格不入。院子不大,但很乾淨,莊戶人家該有的都有。豬圈、雞窩、鴨舍、菜園子,錯落有致的分佈著。南牆根放著臺驢車,旁邊的牲口棚裡沒牲口,顯然是買不起。
石頭砌的院牆還算完好,大門口有大門框沒大門,一根長木杆橫在那算大門了。
英子把木杆搬起放在一邊,引著豔華、王淑蘭、周曉梅、張麗四位好心的阿姨和校長進了院門。
豔華她們是參加完美麗谷小學的開學典禮,在王淑蘭的意思下,一起在她資助的英子的帶領下過來的。
王淑蘭想看看英子的家啥樣。